闯关东是指什么地方

如题所述

一、闯关东的含义
闯关东指的是明清到民国时期,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兴起的一种向山海关以东,即关外地区迁移和谋生的现象。
二、闯关东的规模与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导致黄河下游的中原百姓大量涌入东北,这一现象在历史上规模最大。在此期间,义和团运动混乱,帝国主义国家乘机瓜分中国,俄国获得了东北地区的大量特权。然而,经过日俄战争,日本迫使俄国转让这些特权。
三、闯关东的原因
1. 经济因素
(1)明清交替时期,长期的战乱导致关内地区的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同时,由于地少人稠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灾害频发,特别是山东地区,大量农民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生活无法得到保障。而东北地区土地肥沃,人口稀少,且盛产人参、鹿茸、貂皮、黄金、珍珠等贵重物品,这对关内的农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2)因此,在清初,关内人口已经开始向关外迁移。乾隆时期,关内人口不断膨胀,耕地与人口的矛盾不断尖锐,使得山东等地的汉族饥民成为闯关东的主流人群。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无法遏制地寻求生存的运动。
2. 政府政策因素
(1)清初,满族统治者将山东“造反”者遣送到边疆“烟瘴”之地,触犯刑律的“流人”被发配到“极边寒苦”的关东。这些措施使得处于饥寒交迫、缺少土地的山东贫民对关东有了了解,产生了闯关东的想法。特别是满族统治者的恣意圈地、逼民投充、督捕逃人等措施,加剧了对山东社会经济的破坏,更加强了山东贫民闯关东的倾向。
(2)在1644年至1667年间,清政府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在这23年间,“鲁民移民东北者甚多”,许多地区因移民而“地利大辟,户益繁息”。1861年至1911年,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的建议,在咸丰十年(1860)正式开禁放垦。清政府解除东北禁封令,掀起了山东贫民闯关东的高潮。
3. 地理位置因素
关东与山东仅隔海相望,山东人闯关东主要有两条路线:
(1)一条是浮海,从胶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到辽东半岛最南端的铁山岛,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之间的海上交流非常频繁,胶东一带的农民闯关东大多是浮海北上。
(2)一条是陆行,从山东陆路到关东,需要环绕渤海经过山海关,再借道“辽西走廊”,鲁西、鲁南、鲁北的难民大多走此道。清末民初,随着“胶济铁路”、“津浦铁路”天津至山东峄县段、“京奉铁路”等路段的开通,从山东可以直接乘火车到沈阳,为山东人民闯关东提供了更多方便。
扩展资料:
1.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2. 西口的意思狭义上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即晋北人、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
3. 后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陕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张家口以及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
我们要尊重史实,既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后人的负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