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唐杜甫的古诗

如题所述

《登高》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杜甫的作品。

全文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悲鸣,湖水清澈,沙滩洁白,飞鸟归巢。

无边无际的枯叶落下,长江滚滚向东流。

我长久地漂泊异乡,多年来饱受疾病之苦,独自登上高台。

困难和痛苦使我的头发变成银白,我以凄凉的身影,停止了喧嚣的宴会。

出处:

这首诗出自杜甫的《登高》一篇中。

创作背景:

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多以表达社会不公、人民疾苦和自己的忧伤为主题。《登高》是他创作的一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遭遇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对流年逝去、身世沧桑的感慨。

使用环境:

这首诗常被用于表达对逝去岁月和个人境遇变迁的思考和感慨。在文学创作、个人情感表达和文艺演出等场合中,都可以使用这首诗来描绘人生的变幻和对时光的思考。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称"杜工部",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以其深沉的思想和广阔的艺术表达而闻名于世。杜甫的作品涉及诗、赋、曲、文等多个领域,以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为主题,以抒发自己的忧愤为目的,成就了独具风采的杜甫诗风。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登黄鹤楼》、《月夜忆舍弟》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杜甫的诗才被后人称颂不已,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擘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30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

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

渚(zhǔ):水中的小洲。

沙:江边沙滩。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望中所见,意中所触”,描绘了江边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感事怀乡的悲郁情怀。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前四句写景,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个画面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秋天图画。后四句则表达了杜甫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不满。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8-02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

一、原文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三、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四、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24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4-01-04
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是他思想的核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不愧为“诗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