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5月15日,软科正式发布“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共有567所高校进入排名主榜单,清华大学位居榜单首位,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紧随其后。如何评价本次排名?

第1个回答  2020-05-21
排名的本质就是降维。
降维就是信息压缩以及信息损失的过程。比如我们衡量学校好坏,原本需要使用一万个维度,但是为了让大众理解方便,我们把它降低到一个维度,于是大家看不懂的专业信息以及大家懒得看的细节信息都被忽略掉了,只留下一个简单的1-1200之间的自然数,于是所有人感觉一眼就能看明白了。
但是此看明白非彼看明白,对于外行而言,这个数字值得参考,但是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不论是报专业的考生还是校招的聘用单位,肯定还是需要参考被压缩以前的信息的——尤其是在比较两个排名相对接近的学校以及专业的时候。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降维的方式有很多种,毕竟我们要牺牲哪些信息,强化哪些信息,这里面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在里面,希望大家都能够理解这一点。我举个例子,比如这个排名里面有没有加进去职业风险的因素(比如每年在校生跳楼概率)之类的因素,以及给这类因素多大的权重,这都会影响排名的最终结果。
所以总的来说,这样的排名榜单,基本就是供大家吐槽用的,比如说把我们北大放在第二,很显然就是没有把在校生的成功恋爱比例放在里面考量,否则隔壁怎么可能那么嘚瑟~
第2个回答  2020-05-21
(2020年5月15日)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今日正式发布“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占据主榜(即综合性大学排名)前三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位列医药类大学排名第一,上海财经大学位居财经类大学排名榜首,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列语言类大学排名第一,中国政法大学位列政法类大学排名榜首,中央民族大学占据民族类大学排名首位,上海体育学院领跑体育类大学排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中夺冠。

“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对象是中国1200多所本科层次的高校,为恰当反映高校在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确保排名的公平性,软科首次将1200多所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大学、7类单科性大学、3类非公办大学,采用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分别排名。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评价体系源自软科自主研发的大学可视化评价分析专利技术,依托“大学360度数据监测平台”的数据支持,设置了十大评价模块,细分30个评价维度,内嵌上百项评价指标,涉及数百个评价变量,是对中国大学办学水平的立体化监测评价。软科创始人程莹介绍:“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导向是反映当前中国高校的核心使命,回应外部群体对大学的价值期待,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突出强调服务国家是软科排名指标体系的两个最重要特点。”

个人觉得这个榜单评定的标准还是可以的,在报考学校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性的。
第3个回答  2020-05-21
由于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的大学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关联变化趋势。
虽然大部分人能欣然接受这一点,作为985高校的兰州大学,实力要明显强于苏州大学;但是这却并不妨碍考生更钟情于选择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大学,在许多省份,苏州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要高于兰州大学。
而成立不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实力虽然暂时不如哈尔滨本部,然而却因为地处经济发达的广东省深圳市,短短几年后,在本部所在的黑龙江省,报考深圳校区的分数线竟然比哈尔滨本部要高出二十来分。
作为黑龙江学子,家门口的本部都不选择,却愿意报考高出二十来分的分校区,这本身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因为地处西北、东北,一些响当当的名牌高校,渐渐被认为开始“没落”,其实这种“没落”何尝不是老百姓认为的“没落”呢?
普通百姓对高校办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等等的认知,也是毫无根据的,即便是专业的大学排行机构做出的排名,大众都无法接受,更不要谈百姓觉得某些高校“没落”了。为什么总有人说兰大,哈工大没落了,却没人说上海交大和复旦没落了?
地处发达地区的苏州大学和深圳大学,被老百姓认为发展迅速,这种发展迅速也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不知是城市发展迅速还是学校迅速。
越来越多的学生宁愿在发达地区选择就读普通高校,而放弃落后地区的更好学校,更多是出于视野更开阔和就业更便捷的考虑。
就比如读了一所排名更高的兰州大学,毕业后却要去经济更为发达的广东就业。
来到广东却不得不面对现实,在当地人眼里,全国排名更低却在广东当地更“知名”的本地高校毕业证却可能比兰州大学更管用。
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高校发展不均衡,恐怕是避免不了的事实。
第4个回答  2020-05-19
软科2020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排名指标如下:办学层次、学科水平、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端人才、重大项目与成果、国际竞争力十大评价模块,内嵌上百项评价指标,涉及数百个评价变量,能够科学地反映每所大学的综合实力。这也是软科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对其评价体系进行了重大革新和全面升级,使得指标更加完善。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看本次软科排名的具体情况,我国内地高校在软科2020年排行榜中的具体排名及其升降情况如下图:
软科2020年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前30
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内地高校的前十名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以及中山大学。
在TOP10之中,有些变化值得关注,其中的变化之一是南京大学经年表现抢眼,从去年的与华中科技大学并列第七,到今年变为第五,超越了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复旦大学,一举摘掉了华五守门员的帽子,其实力不容小觑。
南京大学
变化之二是武汉大学今年发力,重新冲进了前十名,本次位列我国内地高校第九,可见一时的成败难以论英雄,高校排名有起有落这是正常现象。这也说明高校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紧抓人才培养,才能让高校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武汉大学
而在前十名中,总的格局是北京、上海、武汉各有2所高校进入前十,总体表现抢眼,领先于其他城市。而杭州、南京、合肥已经广州各有一所高校名列前十榜单,紧随其后。本次排名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憾失前十位置,分列第12和第11名,有些遗憾。
同时,从榜单中也可以看出,综合性大学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在前十名中,除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偏科性比较严重的大学外,其余的全是综合性大学;另外一所文科中的霸主中国人民大学在本次排名中也表现差强人意,位列第十八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由此可见,综合性大学是我国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许就是即使一直号称小而精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不再墨守成规,要发力建设医学院的原因,也许正是因为看出了单科性高校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定会遇到瓶颈,高校发展会止步不前,所以尽早脱离这种模式。
第5个回答  2020-05-19
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对象是中国1200多所本科层次的高校,为恰当反映高校在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确保排名的公平性,软科首次将1200多所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大学、7类单科性大学、3类非公办大学,采用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分别排名。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评价体系源自软科自主研发的大学可视化评价分析专利技术,依托“大学360度数据监测平台”的数据支持,设置了十大评价模块,细分30个评价维度,内嵌上百项评价指标,涉及数百个评价变量,是对中国大学办学水平的立体化监测评价。软科创始人程莹介绍:“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导向是反映当前中国高校的核心使命,回应外部群体对大学的价值期待,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突出强调服务国家是软科排名指标体系的两个最重要特点。”
传统名校地位稳固,85所双一流高校位列百强
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的上榜高校共有567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占据前三,上海交通大学位列第四,南京大学凭借在人才培养模块的卓越表现,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五。其他位列全国前十名的大学依次为复旦大学(第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七)、华中科技大学(第八)、武汉大学(第九)、中山大学(第十)。
“双一流”高校在排名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百强高校中有85所为“双一流”高校。领先的三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33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5名)、南京理工大学(36名)。排名最高的地方高校是苏州大学(38名)和上海大学(45名)。15所非“双一流”高校凭借强劲的综合实力跻身百强,表现最好的三所为南方科技大学(46名)、上海科技大学(62名)、深圳大学(65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