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信仰属于宗教信仰吗?

如题所述

佛教信仰属于宗教信仰。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1
佛教 不光重 “信仰”,更重实践,,信仰要建立在 实践体验上。

佛说的话 都是可以自己通过实践来 证明的

层次分明 步步可证

是真是假 您自己真正根据佛经上教导的实行 就知道

并不是要教人莫名其妙的相信什么

佛陀说:“汝应自努力,如来唯老师。”

谁做谁知道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南无阿弥陀佛

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爱因斯坦

原文如下: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covers both the natural &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as a meaningful unity. Buddhism answers this description.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Albert Einstein
[1954, from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Hoff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出自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书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上对佛教是这样看待的: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着佛经的正确。
德国哲学家尼采: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据实证的宗教。
梁启超:有放万丈光焰于历史上者焉,则佛教是也,六朝至唐朝百年中,志形高洁、学识渊博之士悉相率入佛教之范畴。
但为什么佛教又被斥为迷信呢?因为其宗教形式、宗教外衣较为特殊,以及开悟证果的人数又较为寥寥,令教外人士看来,觉得不可理喻而已。在教内人士看来,佛陀的言论是宇宙的终极真理。因为终极,所以难闻难信难行难证。虽然如此,志行高洁之士仍然趋之若鹜。

引一句话结束本次回答:老子《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7-08
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唯物思想是无神论的,佛教却又坚决反对唯物论的谬误。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

然而,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虽已有了一千九百年的历史,中国的整个文化,也都接受了佛教文化的薰陶,佛教的根本精神,却因了民间固有的习俗加上神道怪诞的传说而湮没。故到晚近以来,许多略具新知的人们,竟把佛教看作充满了牛鬼蛇神的低级迷信,也以为佛教的存在,不过是旧社会给我们留下了一截尚未蜕化掉的尾巴而已。

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迷信和正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永久都是一样。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释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那是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仁慈、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言教,根据这种言教的信仰而建立之教团形态,便是佛教。

所谓正信,就是正确的信仰、正当的信誓、正轨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正信的内容,应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第一必须是永久性的,第二必须要普遍性,第三必须是必然性的。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一向如此,现在到如此,未来必将如此。凡是对於一种道理或一桩事物的信仰或信赖,如果禁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个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时代的考验,通不过环境的疏导,开不出新兴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无可讳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的流行地区,尤其是在中国,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数的士君子们所专有的,至於民间的正信,始终未能普及,一般的民众,始终都在儒道释三教混杂信仰的观念中生活,比如对於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产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