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宗教吗

看过佛教的相关书籍言论,以及一些大德们的论述等……他们均不承认佛教是宗教……那,佛教到底是什么呢?是……佛陀的教育……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


扩展资料:

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

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既、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佛教其实个人觉得最初的时候并不是一种宗教,他是一种学习,学科的存在吧。

宗教

什么是宗教呢?其实宗教这个词语本身是没有什么专业化的定义的,如果说真的有一个很客观的解释来说,宗教其实是: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佛教

其实在教育学上来说的话,其实佛教本来是属于佛陀的教育。也可以这样认为,真正的最初的佛教并不是宗教,而是一个觉悟者释迦摩尼佛,然后作为人生和生命大道的老师,传授和传播他自己觉悟后的一些智慧。就如同孔子当初也是把自己的感悟和智慧传授出去是一个道理的。

慢慢的信仰佛陀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渐渐的形成了一定规模,后来有了固定的组织。但是那时候的佛教本身其实还是传播佛陀教育的功能,这一点其实还是没有改变的。只是后来随着佛祖教会和教义之类的,广泛传播和发展分化,最重要是统治阶层为了更好的统治,发展或者说谋取一定的利益然后参与,慢慢的逐步的形成为现在我们知道的佛教。

个人觉得如果单纯的说佛教,最初的佛教并不是宗教。


总结

因为宗教没有绝对的定义,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没有绝对的答案。

如果按照一些人的认为,认为宗教是
有人说,宗教是对神的信仰。如果这样来说的话,佛教并不是宗教,因为佛教没有要求人拜佛,而是要求人要修身。佛教更多是人生哲学。 

其实不管是不是宗教,在某些思想上,其实还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其实可以正确的去看待和认识这件事情。

第2个回答  2020-07-15
佛教不是宗教。佛教的佛陀其实是道家的博士的意思,意思是大智慧者。菩萨意思是佛陀的弟子,也就是博士的学生。佛教的宗旨就是教化世人学习智慧,佛教不如称之为佛门,空门,佛家,佛教跟西方的基督教完全不同,西方的宗教讲究神性禁锢人性,而佛门不是,他的宗旨是教化世人,本质是人性,两者有本质区别,所以佛教和道教在中国行得通,基督教在中国行不通。在中国古代佛家和道家有过争论一个从人本善一个人本恶,两者皆起源于古中国(并不是古印度,而是中国传出古印度地区去发展),秦汉天下崩溃道家难以维持后,天下大乱有圣贤重新去请佛家救中国人思想,于是佛教重新传回中土。佛家讲究未来,道家讲究现世,于是中国人有了记录历史的习惯。这样才能完整。
第3个回答  2009-02-13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是释迦部落的王子。他29岁时开始修行,创立了佛教的教义。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在《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用一句话来说,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它的经典有许多,自古以来,大家最重视的佛经是<<华严经>>,称为经中之王。
第4个回答  2009-02-13
“宗教”一词才最先见于佛教,如《续传灯录》中:“吾住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君。”
“宗教”的原来意思如下:
“宗”是指“宗门”:专指以心传心之禅宗;
“教”是指“教下”:是指释迦牟尼佛言教之下的一切理论和方法。

西方文化传入之后,因翻译西文“Religion”而用“宗教”二字表达;Religio一词在拉丁语的原意应为“人对神圣的信仰、义务和崇拜。”;可见,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必有一个超越凡人得“神圣”,以信仰、崇拜神圣而得到“财富”、“安乐”、“救赎”等等。
而佛教是信、解、行、证“佛的教诲”,不是人对佛的“信仰、义务和崇拜”;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与众生,无非“净染有别”;若随佛学,必定成佛。云何对身外强行建立的“神圣”进行 “信仰、义务和崇拜”?拜佛是礼敬前行者、导师,是对德高尊长的敬重,让自己永远与佛相应。这个与一般宗教的“信仰”有本质的区别。

如上而论,可以说:“佛教不是宗教”,而是揭示生命的最高秘密,说明真相并教以成佛的方法。

但是,在释迦牟尼佛灭度1500年(大约宋朝)之后;按照佛的预言,就进入了“末法时代”,佛教的真实义理逐渐被人误解,逐渐“世俗化”。对佛法实际修、行、证的人非常稀有;佛教沦为“求名闻利养”、“求平安无灾无病”乃至“求升官发财”的法门;正如一副对联:“经忏可赎罪,难道阎王怕和尚?捐财能超生,岂非菩萨是贪官!”;最为痛心的是:“无庙不设功德箱,无寺不受香火钱”;信佛拜佛,随佛所教的三乘菩提变成了“交易”。以上是“佛教世俗化”在世间的现状;
其次,“佛教世俗化”还表现为:以佛教作为“心灵港湾”“心理按摩”等寄托;这也是佛教本来意义的沦落;远离了解脱道与菩提道。
复次,“佛教世俗化”还表现为:“佛学研究”代替实际修行,深入经藏不是寻求如何出离生死苦海,如何走上成佛的道路;而是为了举证某一论点。
最后,如《楞严经》所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各种邪教打着佛教的旗帜,大行贪欲之邪法,又如《楞严经》所说:天魔及眷属常以“世界末日”“天灾人祸”等言论笼罩愚迷众生;
“佛教世俗化”毁坏佛法,大乘甚深微妙法变得越来越罕见,表面的兴起往往掩盖佛法的没落。

因佛教世俗化,所以不仅相似于各大宗教,甚至“不如其他宗教”,被人轻贱。

愿广大佛子,深入经藏,深解大乘妙理;发心荷担如来家业。愿大乘正法永驻世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