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与忧郁为什么会合并发作?

如题所述

从病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躁狂”和“忧郁”,都是因为在情绪上出了毛病。如果一个人长期连续地在情绪上动荡不定,就会引起躁狂或者忧郁。这是因为他(她)的生命节奏发生了故障。病理心理学把躁狂和忧郁统称之为“情绪失调症”。

躁狂表现为一个人的情绪经常处于高昂的状态;相反地,忧郁则表现为一个人的情绪经常处于低落的状态。躁狂经常和忧郁相互伴随,或者相互交替地发作,精神病学专家们把它们合称为“躁郁病”(躁郁性精神病)。

齐同(又名“高滔”)在小说《新时代》里,有一段描述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一个躁郁症患者的表现:“他很急进,处处都嫌人家太右,只有他才是极左的;等到风暴起来的时候,只要他在里面看出一些缺点来,于是就悲观起来,对于现实便难免持着一种失望的态度。也许因为常换口味,也就常常腻烦,结果什么都不高兴。这种人可以说是时代的忧郁之虫,他到处爬搔着,结果别人因为胜不过忧郁的腐蚀,起来战斗了,那忧郁便只好留给他自己去咀嚼。其实他还不失为好人。不过,太动摇了,有时还能牵着人跟他动摇下去。……对什么都没有信心的就是这种人,象小孩玩玩具一样,欢喜一过,什么都不爱,渐渐便要毁掉了。他自觉是走在前面的,不错,在某方面说,我们也承认;但有时他就会把事情弄得十分混乱!总之,这样的人是太容易兴奋,也太容易沮丧的。”

你看,齐同所描写的这位主人公,无疑地是一位三、四十年代动摇的、革命性不彻底的小资产阶级革命者,但是咱们若是从心理疾病的角度来剖析,他无疑地是躁狂症加忧郁症的双料患者。

有人统计,在西方社会,躁郁病患者约占全部精神病患者的10%一20%;美国在70年代大约有600万人患躁郁病,其中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躁郁病的发病率为0.5%。另外,在知识阶层和社会上层人士当中,躁郁病患者比较多,这显然是和脑力劳动以及伤脑筋的激烈竞争有关系。同样地,一般说来,文化水平较高的民族患躁郁病的比较多,未开化的民族患躁郁病的比较少;在性别上女性比较多;在年龄上20~24岁的最多,其次是50~54岁。忧郁比狂躁要多上6~7倍。

躁郁病固然有遗传的原因,但主要是由于心理原因所造成的。据说英国首相邱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患躁郁症。为了避免忧郁,邱吉尔喝酒过度,引起了中风病。邱吉尔这位资产阶级大政治家患躁郁症,难道不正是由于内外交困、战争风云密布的心理原因所造成的吗(1)躁郁病有下面一些特点:

①大多数的患者有周期性的发作,即经历一个正常→病态→正常→病态的时好时坏的过程。在正常的时候和一般普通人一样,看不出什么缺陷。如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位29岁的妇女,她有好几个星期或者好几个月是正常的;在这个期间里,她的心情很愉快,和正常人的表现完全一样。但是,她又会持续几个月不断哭泣,感觉身体没气力,陷入忧郁的状态;在这个期间里,她常常情绪低落,甚至想自杀。不仅这样,她也会持续几个月陷入躁狂时期;在这个期间里,她活跃到了使人感到可怕的程度。例如,她能够精力充沛地一天工作18个小时(她在报社工作);同时显得十分活跃,谈话滔滔不绝,疯狂地抢购不必要的物品,无节制地饮酒,芝麻大的小事也会引起暴怒,以至于她所有的朋友都想避开她。

②这种病治好后,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不会变得痴呆。

③单纯的忧郁病,如果经过一年多后仍然继续不好,那就有可能和其他器质性疾病并发,也应该查一查可能还存在着某些心理上的压力尚未消除。

(2)躁郁病有病因。

诱发躁狂病的病因,至今尚无定论,而忧郁病的病因则比较明确,现在公认有几个方面:

①由患者的特有的性格所造成的。躁郁病患者,在性格上几乎都是属于固执的性格。他们不像正常人那样,感情可起可伏、可热可冷,而是感情一旦爆发,就长期持续下去,而且越来越强烈;干起事来很起劲,显得坚决彻底;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能够博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很适合于发明创造。

但是,这种性格的人如果把强烈的正义感、责任感向谋求自己权利的方向发展下去,就会变成容易闹纠纷的人、狂热的人。躁郁病的发病,往往是这种倾向起着重大的作用。有这种性格倾向的人,在情感非常兴奋时,本应好好休息一下,但是他们却会“鞭打”自己继续干下去,于是疲劳过度,躁狂或者忧郁起来,变得对什么事也不感兴趣了。

②和发病时的情境有关联。容易诱发忧郁的原因,对女性说来,大都是因为围绕像搬家、生孩子、配偶的死亡、孩子结婚等具体家务问题;对男性说来,大都是因为工作调动、职务的升降等等工作问题。至于由各种身体疾病、工伤事故、近亲者的死亡等原因所引起的忧郁,不分性别,男女都有。

躁狂病在情境性方面的病因的研究比较薄弱,但是可以肯定的,有:经济上的困窘、搬迁、工作调动、近亲者的死亡、身体疾病、事故外伤等等。有些人提出季节的变换、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以至于生活常规的被打乱、来自外力的压迫和强制等等,也可以引起此病。

躁郁病很多是发生在同一个家族系统里。研究报告指出:躁郁病患者的子女,约有24%,都同样患有躁郁病。可是,相比之下,躁郁病在一般正常的成年人当中,发现率却仅仅为百分之零点四。由此可见,躁郁病有遗传的可能,但却不能由此而断定说,躁郁病完全是由遗传决定的。对双胞胎的研究证实,同卵孪生儿(一卵性双生子)的发病率虽然是高达50%一100%,但异卵孪生儿(双卵性双生子)的发病率却低到百分之三十甚至更少。这种情况有力地驳斥了那种认为躁郁病完全是由遗传决定的观点。

躁郁病是情感病,是大脑的情感中枢机能失调所造成的。最新的生物学研究认为,大脑视丘下部和边缘系统机能有关联的“胺”代谢,如果产生了异常现象,就会引起躁郁病。国外有位名字叫做希尔德克劳特的生物学家,他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认为躁狂病是因为体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加,而忧郁病则是“儿茶酚胺”的减少。

对于躁郁病的生理机制以及生物学上的因素,还有其他一些不同的解释,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躁郁病并不神秘,也并不可怕,只要找到病因,就可以“对症下药”收到好效果。

由于躁狂和忧郁两种病症经常并发,所以在类型上又可以区分为:①定型的躁狂状态;②定型的忧郁状态;③非定型的躁狂状态;④非定型的忧郁状态四大类。

现代精神医学发展得很快,临床经验证明,在心理疗法的配合下,躁郁病已经可以在比较短的时期里治愈。20多年以前,躁郁病只能靠“电击疗法”治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只有对兴奋性的躁狂病患者,在他们拒食、抗药特别厉害的情况下,以及在忧郁病患者处于严重昏迷状态的时候,才偶尔使用电击疗法。

目前,治疗躁狂病患者和忧郁病患者的特效药,已经有很多。临床经验充分证实,在使用这些药物的同时,辅助以心理疗法,那末,无论是躁狂病或者是忧郁病,都是完全有把握地在短期内治愈。因此,对躁郁病不必存什么可怕的想法。我认识的一位内科医生,用“持续睡眠疗法”,给患有忧郁病的病人服用大剂量的安眠药,让他整天处在睡眠的状态,结果都治好了。

心理疗法对于治疗躁郁病,是一个很有效的辅助疗法。这种疗法是指心理学上的一种不用药物治疗的、医治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开导、劝告、建议、咨询等谈话方式,和心理疾病患者相互交谈,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因此,在进行心理疗法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帮助患者消除认为得了躁郁病是羞耻的想法。《费雯·丽传》里说:“费雯一直把唐纳奇医生看作恩人,只有他善意地对她说过:‘你病了,我可以帮助你。’因而费雯十分信任他。”这位演员临终前的伴侣杰克也安慰她说:“为什么你要感到羞耻呢?你为多少患有这种病的人作出了榜样,只要想到你在和疾病斗争的期间,还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从你身上得到鼓舞和力量。”

唐纳奇医生和杰克对待费雯·丽的充分尊重和信任,以及他们对她的诚挚的关怀,对费雯·丽的躁郁症产生了很大的疗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