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近七百多年的历史中,为什么很少出昏君,基本上都是明君?

为什么很少出昏君,基本上都是明君?

因为秦国一直是实行“立贤”的政策,也就是说上一任君王死后,选择有才能的子弟做君王,而不是只有儿子才能继承,这样就使得秦国的每代国君都很贤能,除了少数几个昏君外,明君的数量占绝大多数。秦国700多年的历史,一共经历了三十三代帝王,可以说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还是很长的,正是因为贤明的君主多,才使秦国最终统一天下。

据史料记载,在这三十三代帝王中,很少出昏君,基本上都是明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统一全国,那统一全国一定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并且要经过好几代人的奋斗才能达成。万一要是有一两代人努力,再出个昏君,那努力就有可能白费了,于是秦国的君王们就在内心里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立贤德的人为君王,才能继承统一的梦想。

关于秦国后继之君采用“立贤”的方式,在秦武公之后就特别明显,因为在秦武公执政期间,秦国经历了一场风波,差点把秦国带入深渊,那就是发生了“三父之乱”,三父在朝中一手遮天,武公死后,他扶持幼主登基,好继续把持朝政,这场政治斗争使秦国差点陷入万劫不复。由于三父胡作非为,致使民不聊生,国势日微,所以“三父之乱”肃清后,秦武公的弟弟就成了国君,自此之后,为了避免在发生同样的事情,秦国就开始采用“立贤”的政策了。

自秦武公之后,秦国接下来的好几代帝王都是贤能之君,如果有儿子年幼,弟弟比较有才,他们就把皇位传给弟弟。这样的立贤的做法,也避免了宗室斗争,更加使秦国立于不败之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8
因为秦始皇对后代的培养比较用心,虽然秦始皇的统治较残暴,但是他在用人方面很严格。
第2个回答  2019-12-08
秦朝注重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培养,每一位皇子继位前都要受到严格考核。
第3个回答  2019-12-09
因为从秦国开始,他们对于君王的培养都是相当严格的。
第4个回答  2021-05-13
因为有昏君苗头的死得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