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名诗句加赏析

如题所述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哲理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迷在局中者看这个世界,就像庄子笔下的井蛙与夏虫一样,永远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2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烟雨蒙蒙,西湖都有一种不可言说的迷人,只有西施可以比拟。到底是苏轼成就了西湖,还是西湖成就了苏轼?

3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作者将花拟人,让本诗极具艺术魅力。夜阑人静,人却无法入眠,如何度过这漫漫长夜?有海棠花作伴,就不会孤寂,点亮蜡烛,它就不会睡去,就是心灵的港湾。

4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本诗是苏轼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竹林、桃花、蒌蒿、芦苇、鸭群、河豚、春水,让本诗富于画面感。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作者通过奇思妙想,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精神。上阕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下片写赏月后的感受。作者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了物我交感,人月合一的境界,意境深邃,使得本词成为千古绝唱。

6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苏轼的代表作,是其谪居黄州时所作。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也表达了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9
山上白云横匹素;
水中明月卧浮图。
(苏轼)
神宗元丰二年,也就是公元1079年,因苏轼在给神宗答谢表的文中讲了一些反对新法的话,遭到革新派和一些仇人的弹劾,神宗下令将苏轼抓到京城关起来。后来因先皇仁宗在病危前说过:“我现在得到苏轼、苏辙俩人,我已用不上他们,可我要把他们留给后代,这也是件很好的事情”。先皇的保护和向后代推荐苏轼兄弟俩人,因友人向神宗皇帝面前求情,苏轼才很快地出狱,被贬到黄州(现在的湖北黄冈),做团练副使。在黄州他作一名联:“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此联很合当时的地境、心境。
苏轼虽被贬,可他有先皇临终前保护和推荐的语言可作盾牌,下狱不久就出狱,被贬做团练副使,分明是给他一闲职做,苏轼到黄州后,地方官员反而讨好他,上班可点卿,可上可不上,奉禄照拿,因官小奉禄低,官方给他几十亩地,供其家仆耕种,因此地有向东的坡,苏轼便称自己为“东坡”居士,以表明得其地已知足也的意思。在此,他还建有房舍,因落成时天下大雪,而取名“雪堂”。可见苏轼在黄州四年多过的是清闲舒适的生活。这种闲而舒之的生活激活苏轼的创作热情。在这几年里,他写了214首诗,填了37首词,此外又有文赋小词对联370首。他的代表作都在黄州写成的。
苏轼在黄州因贬而得意,他向往闲适的生活,在黄州他过上了闲适的生活,常无事在家,他喜欢欣赏田园风光,他将号取田相样,他的房有清淡的雪景装饰而称“雪堂”。这时的他是怀素抱扑的,他已厌弃过轰轰烈烈、灯红酒绿的生活。这时有首诗很能表白他此时的心迹,这首诗题为《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诗里有广为流传的联句“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这首诗是赠其弟苏辙的(子由即苏辙)。
苏轼在黄州之所以是他一生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因为苏轼心情是好的,人生姿态是积极的,是怀素抱扑的。许多人也怀素抱扑,可写不出苏轼游览黄州赤壁后写出的佳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主要原因是人生态度是消极的,遇到倒大霉心理就消沉,那有心象苏轼以豪放的笔调写人生无常。苏轼在黄州以快乐的笔触写貌似清淡又消极的东西,写得很出色。说此,在于证明苏轼在黄州十月十五日这天晚上,在住处不远的河堤上散步,他见景生联:“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苏轼是带着愉快心写这素朴景的。
对联是一种简约朴素的语言形式,对联的美即简约朴素的美。好放浪形劾的人好用铺张繁锁的语言。身怀一颗朴素心肠的人才着意追求语言中的词对句联,力求简约。
苏轼的“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给我们描绘一幅简约美的画图。山上的云象长长的白布围在山顶,水中的明月象浮图佛憨态可鞠地卧在水底。色调是淡的,形态是静的。上下联两种形态有分别,可神韵是合一的,山上的白云象水中明月,山头上横的白围巾象水中闲卧着的佛。它苍白?它无力?不,一点不苍白,一点不无力,它类似老子道德经上说的无为而无不为。也象中国哲学上的最高至论:天人合一。它宁静致远,无声胜有声。它无增便无减,无高就没低,是阴性的蓄势待发。
不可轻视“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中的情致,轻视它一如轻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轻视专注着欲滴石穿的小小水滴,同时也等于轻视苏轼那时的心态。
说道简约的美,人们听着多少觉得有玄,再通俗点讲,苏轼的人同一化心理强,这世界繁繁杂杂的,同一化是件难事,而“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白卧浮图。”这自然景色是高度统一的。他苏轼将自然景色进一步推进,山的白云象白布围着山头,水中的明月象佛卧着,两大景致所象的看起来有点苍白无力,白布与卧佛牵扯在一起能美什么呢?是不是更消极一点?这并不见得。上边我说了简约的美,现在再说这其中包含同一化的力量之美。山,白云,白布是静态,水、月亮、卧佛也是静态的,白云,白布是无色的,十五的月亮是明亮的,水是清澈的,佛讲究四大皆空。这同一化的景成同一化存在的力,人得着这一力有利于身心健康,也利于事业的成功。美学中有种说法是:对人有益的就是美的,这一说法很少有人否定它。用此说法看苏氏的对联“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我们发现此联是相当美的。
好的对联中的对词不仅是词性相对,关系相近,好联还注重词和词能多的正向映衬和反向比较。映衬可使景和意更趋完全,比较可显得失。佳联中的对词对句要对得精,联得妙,无生硬感,自然兼容合为一体。
一般对联能词相对就行了,而苏轼的“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可字与字对。山对水,上对中,白对明,云对月,匹对浮,素对图。山对水佳对,上对中是位置对,白对明是色对,云对月是物对,匹是布,浮亦可当作水中浮子解,自然属物对,素指物的形态,图也是示物形态的,可属物之形态对。而词对更工巧,山上对水中,山上是常态词,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大概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