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到底有多高?

如题所述

员工的离职成本可以包括多个方面的费用和影响,具体的成本因情况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离职成本因素:

招聘和培训成本:当一个员工离职后,公司需要重新招聘新员工并进行培训。这包括发布招聘广告、筛选简历、面试候选人以及培训新员工的时间和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离职员工的离职手续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包括处理离职文件、计算和支付离职补偿、取消员工福利计划等。

生产力损失:离职员工的离开可能导致工作中断和生产力下降。其他员工可能需要承担额外的工作负担,或者公司需要雇佣临时工或外包服务来填补空缺,这可能会增加成本。

知识流失和替代成本:离职员工带走了在公司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公司需要努力填补这个缺失。有时公司可能需要雇佣外部顾问或进行培训来弥补这方面的损失。

团队动态和士气影响:员工的离职可能对团队的士气和合作关系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额外投入时间和资源来恢复团队的稳定和凝聚力。

需要注意的是,离职成本的具体数额会受到公司规模、员工级别、行业特点和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公司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评估离职成本,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减少这些成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6
一个员工离职后留下的坑,并不是再找一个人填上就万事大吉了。一般来说,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1-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

《财富》发现,员工离职后,从找新人到新人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年薪150%,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

更为纠结的是:权威机构估算,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照此计算的话,如果员工离职率为10%,则有 3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如果员工离职率为20%,则有6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

员工3个月离职和2年离职,差很大!

关于员工离职的原因,你当然可以引用某位名人的观点,无非就是两个: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这话当然没错,但从HR的角度来看,不同层级、不同工作年限的员工提离职,其实有更复杂、包罗万象的原因。

1、入职2周离职

入职2周离职,说明新员工看到的实际状况与预期产生了较大差距,这些情况包括公司环境、入职培训、待遇、制度等方方面面的第一感受。

HR要做的是,在入职面谈时,就把实际情况尽可能的讲清楚,不隐瞒也不渲染,让新员工能够客观的认识他的新东家,这样就不会有巨大的心理落差,不要担心即将到手的新人不来了,该走的总是留不住;然后把入职的各个环节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包括从招聘到通知入职、报道、入职培训、与用人部门交接等环节,充分考虑到新人的感受和内心需求,进行系统规划和介绍,让新人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让他了解他想了解的内容。

2、入职3个月离职

入职3个月离职,主要与工作本身有关。这可能说明公司的岗位设置、工作职责、任职资格、面试标准等方面存在某些问题,需要认真审查是哪方面的原因,以便及时补救,降低在招聘环节的无效劳动。

3、入职6个月离职

入职6个月离职,多半与直接的上级领导有关。HR要想办法让公司的管理者们接受领导力培训,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领导力应具备的素质。管理者要了解下级的优势,并让他的优势与岗位职责匹配,为公司发挥最大效用,同时也让员工体现出了他的价值。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是一个教练,他有义务和责任发掘潜能和优势,并培养下属,成为下属成功的重要推动力。同一个部门换一个领导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同样一批员工的表现可能也截然相反,一个可能战斗力十足、激情四射,另一个可能抱怨漫天、团队涣散、离职频发。

直接上级应该是最先了解下属的各种动向和倾向的,他的一句话可能解决问题也能造成矛盾,如果没有处理好,队伍士气下降、战斗力下滑,就会进入不良循环。因此在1年内离职员工较多的团队,要注意他的直接上级可能出问题了。

4 、2年左右离职

2年左右离职,一般与企业文化有关系。这时的员工一般对企业已经完全了解,各种处事方式、人际关系、人文环境、授权、职业发展等等了解的都很全面,甚至包括公司战略、老板的爱好。

企业文化好的公司,在招聘环节对应聘者的价值观方面会有全面考察,希望新员工能融入到公司文化中,为文化的持续优化添砖加瓦;而企业文化不太好的公司,对应聘者的价值观要求不是太高,往往只是片面考察,希望他们进来能净化和改良文化氛围,但事与愿违:

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取向可能就有问题或有缺陷

即使他们价值观取向都是正向的,但一个人的力量无法与长久形成的氛围相匹敌

新员工入职,都在努力融入到团队,尽量表现的不那么离群,因此更容易被同化

当公司文化与新员工价值观冲突到一定程度,甚至达到临界或突破原则,就会导致关系破裂,离职就在所难免。作为企业,要每日三省吾身,察觉到公司内的不良因素,公司不在大小,都需要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愉悦。
第2个回答  2021-12-31
我们常说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员工的离职表面看似只是一个人流失了,而实际上给公司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如此。有研究表明,一个员工的离职平均会对三个员工产生负面影响。

员工离职一直是所有企业的大问题,人才的流失并不是找另外一个人重新填坑这么简单,同时也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以下是从各个不同维度对离职成本的理解。

一、离职成本的定义

指企业在员工离职时可能支付给员工的离职津贴、一定时期的生活费、离职交通费等费用, 主要包括解聘、辞退费用及因工作暂停而造成的损失等。

二、调研数据

员工离职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财富500强公司通过积极招聘离职员工每年平均就能节约1200万美元;调查显示,返聘人才的工作效率比那些真正“新入职”的人要高出40%-50%;离职成本大约是这位员工年工资的150%;按照员工的技能和他的职责水平来计算,每个员工离职后,这种员工跳槽的损失是离职人员工资的93%-200%。

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替换一名普通员工的成本约占员工全年工资收入的1/3;对技能紧缺的岗位,其替换成本相当于其全年工资收入的1.5倍。

员工离职的成本相当于员工年收入的1.5至2.5倍;权威机构估算,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照此计算的话,如果员工离职率为10%,则有 3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如果员工离职率为20%,则有6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

三、HR角度

1、招聘成本

很多人都认为一个员工离职了,再招一个不就行了吗?实际上却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因为员工离职,企业不得不重新招聘新的人员进行补岗,重新招聘又会产生招聘成本,这就是招聘成本。其中招聘成本包含了企业对外招聘所产品的费用、电话邀约的通讯费用、面试求职者产生的时间成本、试用期的时间成本、录取新员工产生的管理费用等。一个岗位的招聘时间大概需要花1个月,招聘一个合适的候选人有多难,尤其是核心岗位。平均每个岗位的招聘周期要一个月,关键岗位可能要2-3个月,这其中所花费的招聘费用,人工成本都是人员流失所带来的,而且招聘来的人员初期仍有流失,根据调查显示,失败率达到40%,可能招聘几个月合适的候选人来了一周就离开,又得开始新一轮的招聘。切忌只为了招到可用之人,而留住人才是招聘的最终目的。如果为招人而招人,也会造成招聘工作繁重成本增加。

2、培训成本

直接来说,就是培训新员工所导致的成本。其中包括新入职员工培训,新员工入职交接培训和新员工技能辅导培训等。无论候选人有多优秀,来到一家新的公司都需要4个月的融入时间,公司也需要花费成本来培养一个新员工,而且可能新员工前几个月对公司是没有什么贡献的。也有可能培养了几个月之后新员工也离职,会加大公司的成本损失。企业都会因培训活动所支出费用和时间产生成本,包括培训前的物料费用,培训老师聘请费用和培训场地费用等。如果一个员工离职,企业在他们身上所投入的培训费用就会打水漂,重新招人所产生的重复培训费用,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3、流动成本

简单理解,就是招聘到的新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还不如离职员工。也就是说招来的新员工,在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都不如离职员工或者其他员工,就会导致企业人员流失成本就会增加。新老员工在交替的过程中岗位的工作一定是会被耽搁一段时间的,这段时间老员工要离职,对工作没有那么上心,新员工刚来不熟悉,工作没法很快上手,对公司来说也是有影响的,尤其是重要的销售人员在离开公司的时候会带走一部分客户,这个对公司而言也是需要流失的一部分成本。

4、管理成本

由于员工离职,企业对重新招聘新员工和入职之后对新员工的管理上,所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就是管理成本。包括新员工熟悉办公环境、考勤、工作技能等,以及离职员工办理离职手续,设备转移和交接工作等。

5、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指的是为招聘新员工所付出的工资成本。市场上大部分公司存在,新员工工资水平高于老员工的工资水平,这种原因有两种:

(1)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薪资制度;

(2)招聘优秀人才付出的人工成本较高。

往往录取更优秀人才,必然要付出很高的人工成本,也就是新员工比老员工的工资高,所以就会导致企业人工成本增加。

6、风险成本

风险成本指离职员工离开,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如果离职员工是核心员工,包括中高层岗位人员和掌握企业关键技术的员工,那么因为该员工离职给企业造成的风险成本无疑是巨大的。不仅会出现人才断层,影响企业团队的稳定性,还可能因为该员工到竞争对手那边导致企业知识产权流失,造成商业机密外泄和客户流失的风险。同时,老员工的离职可能带动在职员工的离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工龄越长、贡献越大、职位越高的员工流失对公司产生的成本越高,负面影响也越大。所以,公司要采取措施减少人员流失,稳固员工的心!
第3个回答  2021-12-31

一般的来说一个员工的离职多多少少都会对工作产生影响,但是呢到底有多大的影响,这要具体的分析。

第一个首先看这个员工的他的职位是什么?他的具体工作是什么?有没有人可以替代?

然后呢看他的工作对于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后面的业务有多大的损失。

再就是这个人的离职需要多少的赔偿,后面招聘员工需要增加多少的成本和负担。所有的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第4个回答  2021-12-31
No.1金钱成本。根据业内人士调查:员工离职后,从找新人到新人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年薪的150%,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人员替换成本不只是前后工资差那么简单,还包括公司向外发布招聘信息的费用、新员工入职面试和能力素质测评的费用,如果是招聘中高级岗位,还会涉及异地交通费用、食宿费用,录用后的岗位培训、安家费用等。
No.2时间成本。一个员工离职后,并不是招新上岗就能顺利填充其留下的坑。录用前行政管理的时间成本,比如发布招聘信息和接收简历、筛选候选人、电话预约面试……如果再遇上几位中途放鸽子的候选人,可以说相当浪费时间了。总的来说:从员工离职到招新,至少有1-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恐怕HR比谁体会都深刻。然而,你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并没有。除了金钱、时间成本,还有HR老司机得出过很残酷的结论: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照此计算的话,如果员工离职率为10%,则有3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这时候的HR就像惊弓之鸟,看谁都像要离职的样子、看谁都可疑,大概就是这种状态:No.3无形成本员工离职的成本计算,还要考虑那些无法量化的影响,YOYO堵五毛钱,肯定有公司在以下几个方面,吃过员工离职带来的“亏”:1.业务绩效降低:员工离职后,会造成的部门阶段性人员短缺,一时间难以接续,而新人入职后,在适应阶段也会影响工作效率。2.用户满意降低:新人入职后,各方面业务都不熟练,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个时候,用户的满意度往往会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用户投诉比例飙升。
3.数据泄露:一些员工离职前,会因为个人情绪或下一份工作需要,删除本职岗位的工作资料或带走重要资料,造成资料丢失、数据泄密,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上的整体优势降低。
4.引发劳动争议和法律诉讼:由于对员工离职管理不当,导致公司遭遇劳动仲裁、诉讼中败诉的风险,这也是HR需要切实面对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