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谢衍庆教学设计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谢衍庆教学设计

一、     从小家到国家 以亲情呼唤民族情
    白云区石井张村中心小学 谢衍庆

一、教学目标清晰准确

从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看,陈老师的课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能突出重难点。新课标指出“课程性质是以小学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陈老师课前指导学生搜集各民族不同方面的资料,进行了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交流、情景演绎、角色扮演、知识抢答、观看影片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看、游、演、唱中认识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形成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大团结的主人翁精神,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能逐步深入,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实现生活即德育,德育回归生活的课程目标。
二、 智慧课堂的全面体现
1、智慧课堂体现在课前准备上。
预习先行、研学后教。课前,陈老师指导学生以民族小组为单位去收集资料,如从服饰特点、风俗习惯、建筑特点、传统节日等方面分工去搜集。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祖国各民族的特色和传统文化,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有师生充分的做好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挥洒自如,这样才是智慧课堂。
2、智慧课堂体现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上。
学生不是等待灌满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陈老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主动体验学习,主动建构知识。通过猜一猜来自远方的小客人,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出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介绍少数民族的特色和传统文化。“走进民族文化村”创设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自己熟悉的少数民族。学生有了积极的参与热情,就能更好的主动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才能构建智慧课堂。新课标提出:“积极探索开放、自主、生活化、社会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尝试民主、平等、对话、争鸣的互动教学方法,追求情感共鸣,追求人文修养的主动内化,追求教学相长。”我认为,陈老师的课堂很好地做到了这点。
3、智慧课堂体现在资源整合上。
陈老师做到了将课内课外资源的有效整合。陈老师课前指导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课堂上陈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贴图片,交朋友,当小导游介绍少数民族的特点,参加“火把节”,跳舞,更真实、更直观的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然后通过看视频、谈感受、齐唱歌曲做手语,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形成民族自豪感。新课标指出“让教与学植根儿童的生活”,陈老师在教学中就有效整合了课内课外资源。
三、人在课中、课在人中,展现智慧老师魅力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教师就是一座桥,他引导着学生从桥上走过,到达彼岸,此桥便迅速地消失。这节课,陈老师和蔼温馨地建造了这座桥,引渡着学生的同时,帮助学生建构着自己的桥。
陈老师以“我的家”“爸爸妈妈和我一家人”、“家是幸福的港湾”的温馨引入,倍感亲切,自然流畅的从“我家”过渡到“国家”。以其动听的语言、丰富的表情、饱满的激情感染着学生,牵动着学生的情绪高低起伏,充实着学生幼小天真的心灵。
在课堂的体验环节中,学生自觉地融入了角色置换中,从内心感受着对少数民族风情的向往,如:“火把节”的欢乐和“纳达慕节”的豪迈。教师引领着学生从感知不同民族的风情特色,到感悟“不同民族之间互相认同与尊重的亲情”。
陈老师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承前启后,自然点亮了学生的思想火花、情感火花。陈老师以“各族的人民代表大会齐聚人民大会堂,共商国事,就像开家庭会议一样”“汶川,我们与你在一起”片段,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教学与生活之近,近在咫尺,情感与生活之美,美如图画。师生在和谐环境中乐于探究、互动沟通,因思想的灵动而舒畅地表达,因情感的陶醉而流连忘返。一曲手语歌《让爱传出去》情感得以升华!
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品德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的过程,是充满情感体验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过程,需要吾等上下而求索!
谢谢!

二、参考
核心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了解为何称为少数民族。
3、了解汉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了解少数民族的的特色和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祖国各民族的特色和传统文化。
学习任务:
任务一:观察对比图,人中分布图,了解少数民族定义
任务二:了解汉族源远流长、灿烂的文化
任务三:通过小导游介绍民俗风情园里的民族,了解少数民族的的特色和传统文化。
重点:了解汉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了解少数民族的的特色和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难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介绍少数民族的的特色和传统文化。
检测工具:我来说,你来猜是哪个少数民族?
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大屏幕播放《吉祥三宝》,学生欣赏。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大家很熟悉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听?——播放歌曲
2、师导:这首一家三口对答式的歌曲在大街小巷广为传唱。那么这首有如天籁的纯净民歌,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呢?——蒙古族
师:对,这就是56个民族之一蒙古族的民歌(板书:56个民族)
我们继续来欣赏,看你能从画面和歌词中了解到蒙古族的一些什么特点?
3、学生说说自己对蒙古族的了解(蒙语、蒙古袍、草原 马头琴 蒙古包 马背上的民族 赛马 奶茶 手抓羊肉、成吉思汗 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等等)
4、师:那你可知道,除了蒙古族外,中国土地上还生活着哪些民族?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是啊!在我们国家960万平方千米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这 56个民族就像兄弟姐妹,团结友好地生活在中国这个美好的大家庭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揭示课题:56个民族是一家(补充课题:是一家)
建议:导入部分选取的歌曲可换成教参上提到的《爱我中华》,让学生边欣赏边想:“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可揭示出:指的是五十六个民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一课,板书: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我们属于什么民族,大家知道吗?(汉族)除汉族外,你们还听说过哪些民族?(预设:学生回答一定不会很全面,一定不会把55个少数民族全都说出来)评价: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事实上,除了大家提到的,还有很多。老师呀,把它们全都集中到了大屏幕上,我们一起来看看,够多吧,这就是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少数民族。(再次播放中国版图)学生聚焦版图,老师深情描述:瞧,就在这960万平方千米辽阔的土地上,我们汉族和这 55少数民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友好地生活在中国这个美好的大家庭里。正像提示语中所说,齐读提示语部分: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进步。
注意:入课切忌冗长繁琐,一定要控制在2-3分钟之内。把握从整体入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上述你选取的切入点是“蒙古族”,不知你是如何想的?
民主导学
任务一:观察对比图,分布图,了解少数民族定义
1、老师带来了一个填空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填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由1个 __________族和55个_________组成的。观察这两个数字和所填的内容,你有什么想问的吗?——随机板书:1个汉族 55个少数民族
2、知道为什么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吗?
(出示图片“汉族和其他人口对比图”)
观察对比图,从中能获得什么信息?评价:正像同学们所说,因为五十五个民族人口少,所以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虽然人口相对较少,但分布面积很广。
小结:你看——(出示分布地图)祖国的每个角落都有这55个民族的身影,少数民族和汉族生活在一起,就像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这个团结统一的大家庭。
任务二:了解汉族源远流长、灿烂的文化
在这个大家庭里,汉族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书中为我们列举了一些,请看看47页画面,读读相关文字介绍,一会儿我们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梳理学习方法,为后面学习少数民族一块奠定基础。)比如说:我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教师就可适时作出评价:这位同学真会学习,他关注的是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在立足于教材47页四个点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放眼其他的领域。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总结出了解汉族的方法:通过发明创造、文学、书法、艺术、建筑、服饰、人才、作品等方面深入了解。然后,说学生用这样的办法,自学少数民族部分,并进行你设计的导游活动。这样,学生在做导游时,才能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分析检索。才不至于一股脑地将搜集到的资料不加整理分析地念出来。
1、四大发明
最让我们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是古代的四大发明。哪四大发明?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是的。四大发明就是——课件出示——生齐读
那同学们,你对四大发明中哪一样较熟悉? 好的,那你能说说吗?
指南针:出示——指南针。
A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是啊,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
B大家再来看看这三幅图。你从中可以看出指南针的发明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吗?
(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大发现,都有指南针的功劳。)
火药:同学们看,这就是火药,——(火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它的发明,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对军事武器的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
造纸术:蔡伦
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造纸时的劳动场景。——同学们,最早的时候文字写在~~龟甲上,被称为甲骨文,写在竹子上,被称为竹简,那么你们觉得那样方便吗?不方便。为什么呢?是啊!很笨重,很不方便。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所以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造纸技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活字印刷术:毕升
你知道他是谁发明的吗?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同学们,你现在有什么想说的?
2、文学。
同学们,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创造了让文明中外的四大发明,而且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古典文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流传至今的艺术精品吧。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音像资料)
四大名著:哪四大名著——指名说:谁还有补充? 看来你对我们四大名著还挺了解的。那看过吗? 你最喜欢哪一本?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啊?
唐装:我们汉族不仅有经典的艺术精品,我们的服装也很受世人瞩目。
你们看这是什么?——唐装
唐装深受中外人民喜爱。你们看,参加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的各国领导人,都穿上了由我们中国为他们精心缝制的唐装,备受世人瞩目。
3、神话传说
我们汉族不仅有受人瞩目的唐装,而且还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
指名说:——谁来说一说?(两个左右)
是啊,这些神话传说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任务二的整个设计,丝毫看不到民主的痕迹。蓝色部分完全是教师在牵着学生走,教师让学生看什么,学生被动地看什么。作为老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需求。我们是为学生服务的。可以以教材中的四幅图为切入点,进入学习。同时,注意:这四幅图在处理时,也不能平分笔墨,应有侧重。如:提到四大发明时,书中呈现的是指南针的前身——司南。所以,可以“指南针”为重点进行交流。其他几幅图在处理上,应各有不同。在此基础上,拓展其他的领域。
任务三:通过小导游介绍民俗风情园里的民族,了解少数民族的的特色和传统文化。
1、同学们,刚才通过四大发明、文学、服饰、书法、神话传说等方面了解了我们汉族灿烂的文化。55个少数民族也是我们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要的成员,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
课前,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选了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去搜集了相关资料。
2、接下来请各小组在组内交流,做好准备。待会儿,同学们想去民俗风情园里了解哪个民族的,就请那组的同学来当导游,带领大家去看一看,玩一玩。
3、四人小组,教师巡视。
4、指名说。师生补充
检测导结
出示不同少数民族的照片或语言描述,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少数民族。

歌曲欣赏总结,为下节课做铺垫。
亲爱的同学们:不管我们属于哪个民族,不管我们居住在祖国的哪个角落, 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祖国永远都是我们共同的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让我们在爱我中华的歌曲声中祝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