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格律知识

我本来写诗只求意境和感情,不喜欢格律的约束,但现在我还是和大家同流吧,告诉我有关诗的格律的知识,坚持不了自己的理想,就顺应天命吧,急求啊,给高分

词的 词体的格律与自由 李清照《词论》对词的音律提出很严格的要求:“盖诗文分平侧(仄), 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有些词调既押 平韵,又押仄韵。仄声之中,有要求专押上、去或入声的。各个词调的句式的 长短与句中词语的平仄也是有规定的。传统诗歌中,以律诗的格律最严,字数、 平仄、对偶都按修辞、审美、音韵学原则规定。故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说过: “文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律。”倚声填词,每个字都须按照曲拍的谱填写, 在审音协律方面有比律诗要求更加严密之处,这使词的语言音调显得特别精美。 然而词体之所以为广大作者所乐于运用、成功地运用,除精审的格律外,更因 其在运用时还有相当大的自由。词律也有比诗律远为解放者。 首先,词有大量不同音律句式的调和体,作者可以在极为广泛的范围内选 择符合创作需要的词调。据清康熙时编的《词谱》所载,有 826调、2306体, 还有好多尚未收入。各种词调的长短、句式、声情变化繁多,适应于表达和描 绘各种各样的情感意象,或喜或悲,或刚或柔,或哀乐交迸、刚柔兼济,均有 相应的词调可作为宣泄的窗口。 再者,词调与体的变化和创造原是没有限制的。懂得音律的作者可以自己 创调与变体。康熙《词谱序》云:“词寄于调,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 定式,韵之平仄有定声,杪忽无差,始能谐合。”然试看《词谱》所载同一词 调诸体的句式、平仄、押韵、字数常颇有出入,可见古人填写时有着相当程度 的自由。词韵常比诗韵宽,有时平仄以至四声可以通押或者代替,也有押方言 音的。如《满江红》词调,一般押仄声中入声韵,以寄寓磊落不平之感,岳飞 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抒发激烈的壮怀,读来使人慷慨悲愤,押的便是 入声韵。然而姜夔的《满江红》(仙姥来时),遐想湖上女神,却换押平韵, 声情遂变作缓和舒徐,富有潇洒优游的情趣。姜夔《长亭怨慢》自序云:“予 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该词中有句 如:“阅人多矣,谁得以长亭树?树若有情,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 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写景抒情,卷舒自 如,浑如散文。但由于作者深谙音律,故虽随意为长短之句,而自然合乎律度, 适应歌者口吻。“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自由与规律高度统一的产物。 词的格律宽严有一个发展过程。唐到北宋前期还比较宽松,而北宋后期至 南宋则越来越严密。各时期不同作家对审音协律也有不同要求。如有人认为苏 轼的词不协音律,有则为之辩护。陆游《老学庵笔记》云:世言东坡不能歌, 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晁以道谓:“绍圣初,与 《跋东坡七夕词后》 又云: ‘歌之曲终,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则公非不能歌,但 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跋东坡七夕词后》又云:“歌之曲终,觉天 风海雨逼人。”从其他记载也可看到苏轼的代表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念奴娇》(大江东去)也都被“善讴者”歌唱或赞赏过,说明还是合 乐可歌的,只是有些地方突破声律的束缚。大凡过于不守音律也许失却词的韵 味,遵律过严也会成为枷锁,重要的是运用音律为情意服务。如《声声慢》调 在李清照以前作者多押平韵,而李清照却选押仄韵,又用了话多齿音、舌音字, 创造了情景交融的特殊艺术效果。可见她要求作词的严辩音律,却正是自由地 运用之以突破陈规进行创造,而不是作茧自缚。宋代许多绝妙好词,虽然长短 错落,自由卷舒,有的类同口语、散文,而吟诵起来的韵味盎然,富有节奏感。 个中奥妙是很值得我们体味的。有些例子,则未必可取。如张炎 《词源》 记 其父张枢“作《惜花春早起》云:‘琐窗深’。‘深’字音不协,改为‘幽’ 字;又不协,再改为‘明’字,歌之始协。此三字皆平声,胡为如是?盖五音 有唇、齿、喉、舌、鼻,所以有轻清重浊之分,故平声字可为上、入者此也。” 按“深”“幽”与“明”情景大不相同,竟如此改来改去,即使改得完全适应 歌喉,遵律虽严,却并是值得效法的文学创作态度。
记得采纳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19
诗韵 《唐韵》、《广韵》二百零六个韵部 宋刘渊骈为一百零七韵,金朝平水人王文郁骈为一百零六韵,简称《平水韵》,近体诗压韵分部奉为标准。 压韵的字必须声调相同,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 陆游《书愤》艰、山、关、斑、间,十五删部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被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对粘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仄对 中原被望气如山。 平粘 楼船夜雪瓜洲渡, 平对 铁马秋风大散关。 仄粘 塞上长城空自许, 仄对 镜中衰鬓已先斑。 平粘 出师一表真名世, 平对 千载谁堪伯仲间。 仄 对仗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被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下三连 压韵句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 一生好入名山游 仄平仄仄平平平 鸟飞不到吴天长 仄平仄仄平平平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平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仄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 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两个黄鹂鸣翠柳 黄鹂鸣翠柳 仄平仄平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上青天 平仄平仄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平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仄 律句 1.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2.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3.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4.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孤平 压韵句主要的节奏点(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一个孤零的平声字。 宪章亦已沦 仄平仄仄平 救拗 本句自救 仄仄平平仄仄平 改为 仄仄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仄平平仄平 溪流自摇沙水清 仄仄仄平平仄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