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唐白居易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最佳答案
这首小诗,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好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明月团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 ”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 ”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
  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诗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 ,“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 ”的意思,是抒“ 离忧”。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
  关于苏东坡还有很多故事,给大家介绍一个。

  例如:针锋相对。
  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