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c等于派d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是怎样发现的请你将探究的过程简要的写出来?

如题所述

圆周长是指在圆中内接一个正n边形,边长设为an,正边形的周长为n×an,当n不断增大的时候,正多边形的周长不断接近圆的周长C的数学现象,即:n趋近于无穷,C=n×an。

在古代,这个问题几乎是依赖于对实验的归纳。人们在经验中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着一个常数的比,并把这个常数叫做圆周率(西方记做

)。于是自然地,圆周长就是:

或者

(其中

是圆的直径,

是圆的半径)[1] 。

后来的数学家们就想办法算出这个π的具体值,数学家刘徽用的是“割圆术”的方法,也就是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逼近圆周长,求得圆接近192边型,求得圆周率大约是3.14。这也是我们一般常用的π的近似值。

割圆术的大致方法在中学的数学教材上就有。然而必须看到,它很大程度上只是计算圆周率的方法,而圆周长是C = π * d似乎已经是事实了,这一方法仅仅是定出π的值来。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2
1、量出一个圆的直径,并在这个圆的圆周上任意取一点
2、把这点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线
3、把这圆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量出长度
4、用不同大小的圆多做几次实验
发现:圆一周的长度总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把这个倍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兀表示
所以:C=兀d
第2个回答  2019-11-29
C=兀D, 这是由圆周率的计算得来的:因为
C:D =兀,根据比的前项=后项×比值,所以C=兀×D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2

什么人出题?
这个是多少时间捉磨出来的东西,真捉的,不是琢磨琢磨就可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