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中“木铎” 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木铎意思是木铎,用铜做成的大铃铛,铃铛里面的舌头是用木头做成的,叫木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的时候,就会派人拿着木铎一边走一边敲响,用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后来也用“木铎”来比喻宣扬教化的人。这里就是说孔子会作为人民的导师这样一个身份,向所有的人宣扬教化,讲道理。

出处:《论语•八佾》

原文: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扩展资料

本章所记,当在孔子周游列国时。仪封人与夫子仅只见一面,便知夫子乃“天纵之才”,真可谓夫子知音也。木铎,金铃木舌,所以振文教。木铎不仅仅是一种礼器,同时亦是礼乐文明的一个象征,所以木铎喻夫子,正是从礼乐和“斯文”角度出发,对夫子气象的高度赞美。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与鲁国三桓的矛盾激化,他在鲁国再也待不下去,只好带领弟子们惶惶离开鲁国,踏上周游列国的道路。这一年,他已经55岁。

他出走的第一站是卫国,走到仪邑这个地方,其“封人”即封疆官赶来求见,孔子的弟子们引他见过孔子。从里面出来,发现这些跟随着孔子被迫背井离乡的弟子们有点情绪低落。

他就对孔子这些弟子们说:“诸位,你们何必为夫子失去官位而垂头丧气呢。天下无道已久,正需要你们夫子这样的人来充当木铎,弘法传道,来警醒和引导世人啊。”

木铎,是木舌的铜铃。上古的时候,天子经常派人摇动木铎,巡行各地,既以发布政教,又进行采风。所以“木铎”又借代宣传教化之人。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无道,老天似乎以孔子为木铎,使其宣扬大道于天下,故使其不安于位,出外周游。孔子政治和人生的失意,恰恰促成了其思想的传播,最终造福了后世的中国社会和文化。

仪邑封人见孔子,是在孔子政治上不见容于鲁国,其思想不被天下诸侯接受的时候,他一见之下,当即作出了“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预言,可谓慧眼独具;难怪后人对其远见卓识由衷赞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8

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拼音:mù  duó 

此话出自文言文《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选自《论语》。

其古诗原文如下: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

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翻译: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

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

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赏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

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

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18
 文言文《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翻译】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赏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请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