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林是谁

如题所述


金成林
金成林(1927-2011.06),男,原名金臣麟。生于重庆,1946年在陶行知创办的重庆社会大学学习,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大学学运活动。因叛徒出卖,1948年7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狱中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1949年1月被营救出狱。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共巴县第五区委,共青团璧山地工委宣传部,共青团川东区工委宣传部,共青团西南区工委办公室,《西南青年》《四川青年》杂志社,中共西南局办公厅,《四川青年报》,四川青年自修大学、四川教育出版社等工作。
中文名:金成林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市
出生日期:1927年
逝世日期:2011年6月29日
职业:编辑
毕业院校:重庆社会大学
代表作品:《陶行知全集》(10卷本)、《创造奇葩:陶行知的弟子们》等
人物简介
金成林(1927—2011.06),男,原名金臣麟,1927年出生于重庆,中共党员。曾任《四川青年报》总编辑、四川青年自修大学副校长、四川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等职。
2011年6月29日,金成林去世,享年84岁。金成林去世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曼等发唁电,四川省原副省长韩邦彦亲自撰写挽联悼念。
人物生平
1946年,在陶行知创办的重庆社会大学学习。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大学学运活动。因叛徒出卖,1948年7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狱中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1949年1月被营救出狱。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共巴县第五区委,共青团璧山地工委宣传部,共青团川东区工委宣传部,共青团西南区工委办公室,《西南青年》《四川青年》杂志社,中共西南局办公厅,《四川青年报》,四川青年自修大学、四川教育出版社等工作。
人物事迹
特务出卖被关入重庆渣滓洞
1947年,金成林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党组织派到北碚的湘辉学院从事学生运动。在金成林的带动下,金家三姐弟都热心学生运动,姐姐金玮的闺房还成了一个秘密联络站。1948年,因特务出卖,金成林被捕,当年7月转到渣滓洞看守所。一年后被无罪释放。
历时10年组织出版《陶行知全集》
在湘辉学院从事学生运动时,金成林曾在陶行知创办的社会大学上学。建国后,金成林曾任《四川青年报》总编辑、四川青年自修大学副校长、四川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等职。
作为陶行知的学生,金成林潜心研究并传播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他与同学联合创立“育才社大校史研究会”,这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个进行陶行知研究的民间社团。上世纪90年代初,金成林与现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的胡晓风开始组织出版《陶行知全集》(10卷本),前后历时约10年才完成。
2001年5月,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金成林与周毅合著的《创造奇葩:陶行知的弟子们》。
2006年6月,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金成林与胡晓风合著的《陶行知教育文集》。
80岁“潮人”与80后晚辈没有代沟
金成林不仅研究传播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而且身体力行,尤其是“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金成林的外孙小时候考试成绩不好,金成林的女儿总是忍不住发火,甚至进行棍棒教育。每当此时,金成林就极为反对,还要教育女儿:“孩子不是考试的机器,生活本身就是教育,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由于乐于在生活中学习,在外孙辈们看来,80多岁的金成林仍然是个“潮人”。
外孙辈的都是80后,不管跟金成林聊什么,经济、历史甚至音乐和艺术,都可以畅通地交流。金成林记忆力惊人,看过文章后,能一字不漏地重复。再加上金成林常常关注热点事件,跟晚辈们在一起,完全没有代沟。
倾情陶研呕心沥血全球搜资料
2011年7月2日下午,四川省原副省长韩邦彦为金成林去世送上亲自撰写的挽联:“捧着一颗心来罔顾病魔缠身倾情陶研已尽瘁,不带半根草去历经生死考验矢志革命永留芳”。韩邦彦说,平日大家都称呼金成林为“老大哥”,“老大哥”在高度近视的情况下,组织出版的《陶行知全集》为全国的陶行知研究工作做了奠基。为了这套书,他在全世界范围内搜集资料,确实是呕心沥血。
人物故事
他抛弃锦衣玉食的阔少生活,怀揣救国理想投身革命;
他因党内有人叛变被关进重庆渣滓洞监狱,严守机密顽强斗争;
他潜心研究并传播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老友胡晓风呕心沥血编撰出版12卷《陶行知全集》
2011年6月29日,四川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金成林(原名金臣麟)在成都离世,在他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不少动人的故事。
不做阔少要革命
1948年7月7日,重庆巴县长生乡斑竹园金家老屋来了几个身份特殊的人,走在前面的金家佣人还在二重门就高喊起来:“三少爷,你奶奶在重庆生病了啊!”
金家老屋是明代建筑,院落重叠。这特殊的招呼让后面房间里的金成林闻声一惊,立刻吩咐弟弟金臣骥:“老四,有问题!快去把厢房收拾了!”随即身形矫健地一跃而起,从后门迅速隐入一片幽深竹林。
后面的厢房里,有不少的进步书籍和学习材料,还有被金成林邀请来进行马列主义学习的进步同学。不见金成林,两个押着佣人来抓人的便衣特务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一个正在看书的同学。情形万分危急!
突然,特务的耳边响起凛然怒喝:“把枪放下,我就是金成林!”
谁也没想到,已经顺利脱身的金成林又毅然折返了。他不愿牵连到其他同学,还有同样参加了革命的弟弟金臣骥和舅舅曾志明。就这样,金家的三少爷“自投罗网”,被拘押到重庆枣子岚垭中统局的拘留所。
金家三少爷也是共产党员!这让抓捕审讯他的国民党人都不可思议。金家不仅在重庆及周围县份广有田土、树林、房屋,还经营着商号,被称为“金十万”。1927年8月出生在重庆城小梁子复兴观巷的金成林,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为什么放着福不享,要跟着共产党为穷人翻身闹革命。“你这不是要革自己人的命吗?”提审他的人想不通。
在金成林的心中,答案却很明晰。做阔少锦衣玉食他不爱,他要走的,是一条救国救民之路。
初中时,金成林便受到在国立女子师范大学读书的姨妈的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极为憎恨,希望找到一剂良药,医治腐烂不堪的社会。阅读了大量马克思的书后,他很快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1942年在巴县辅仁中学读书期间,老师中有多名共产党员,在他们的影响感召下,金成林投身革命的信念更为坚定。1947年,经中共重庆市委工运书记许建业(《红岩》中许云峰原型)介绍,金成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2月,他被派到北碚的相辉学院从事学生运动,组织关系也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冉益智,转到了北碚。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位上级被捕叛变,供出了重庆地下党内重大机密和一连串的同志,自己也在其中。
审讯过程中,金成林发现:自己的名字居然被写成了“金泽霖”,而叛徒与自己从未见过面。他立刻就有了底。任凭敌人严刑拷打,把他双臂反拧到背后吊到梁上“鸭儿浮水”,决不泄露一丝党的秘密。他说,“你们疯了,到处乱抓人,名单上的人不是我。”当年7月底,他被转押到渣滓洞看守所。先于他被捕的领导人许建业也被关押于此,受尽酷刑却坚强不屈,让狱友们无比钦佩。
1949年1月,金成林终于被党组织和家人营救出狱。一和组织接上关系,他立刻投入到迎接重庆解放的工作中,被川东临委派往刚刚组建的中共巴(县)、綦(江)、南(川)边区特支任委员,任世学为书记。特支培养的140多名干部和进步学生在新中国成立后都成了各级政权的骨干。他们开办农民夜校,教识字、唱革命歌曲,发动农民把国民党当时搞的假减租变成真的。他们做上层当权者的策反工作,使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不搞破坏、不对抗,保证了社会安定。
1949年11月26日,解放军先头部队某部103团到达界石后,特支领导任世学、金成林由樵坪天成寺秘密前往接头介绍情况,随即派人送南泉周边地图到103团并为其带路。27日解放军根据他们所送的情报改变了作战方案,103团苦战三天,重挫了国民党军在重庆的江南防线,为我主力部队大迂回、大包围解放重庆赢得了时间。
传承陶公惠来者
从富家少爷到坚定的革命者,在金成林的人生经历中,陶行知对他的影响最深。而潜心研究并传播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也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在相辉学院从事学生运动时,金成林就在陶行知创办的社会大学上学。“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深刻影响了他。1979年,金成林和育才学校的同学联合创立了“育才社大校史研究会”,这是我国第一个陶行知研究的民间社团。1985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成立,金成林担任了常务理事,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晓风任副会长。对陶行知的共同热爱和传播“生活教育”理念的巨大使命感,使他们两人成了最好的朋友,并在晚年携手完成了一件大事——1991年共同编撰出版了10卷的《陶行知全集》,1998年10月、2002年9月又相继出版《补遗一卷》、《补遗二卷》。2005年6月再版时增加为12卷。
为了完成出版任务,金成林和胡晓风几乎发动了全球各地的亲朋好友、同事学生帮忙寻找资料。陶行知用的化名非常多,涉及的作品也很浩繁,须一一鉴别考证。广西、上海、四川都留下了胡晓风的脚印。他到上海图书馆,几乎翻阅了所有新中国成立前的报刊;他把积满灰尘的几十年前的《申报》一卷卷搬下楼复印。坐在家中的金成林,工作也非常辛苦。组织编辑全集期间,金成林总是看书编稿到凌晨两三点。他的眼睛近视达2600多度,即便戴着眼镜,看书时也得将书紧贴鼻子,看起来就像在“闻”书。那弯得像弓一样的侧影,让观者无不心痛。就是这样两位力量强大的老人,7个月编发了800万字的文章。川版10卷《陶行知全集》于1991年8月推出,在全国教育界、知识界产生热烈反响。该书在2005年又增加为12卷本再版后荣获“第一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普及教育就是现代化”,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史上最重要的结论。金成林和胡晓风认为,陶行知是最懂中国教育的人,目前中国教育的局面,也只有大力传播陶行知的思想和理念,才能得以根本改观。因此,他们还组织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套最齐全的《生活教育研究资料丛书》。在耄耋之年,金成林和胡晓风又将对陶行知思想探索中的经验和感悟写成了《陶行知与中国现代化》一书。这几件大事,价值永恒、纪念永远,是两位老人对中国教育的最大奉献。
团结一切人而不依附任何人
老友们对金成林有一个评价:他能团结一切人而不依附任何人。老金人缘好,朋友多是大家公认的。即使在晚年腿脚不便、眼睛又高度近视的情况下,“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因为来看他陪伴他的朋友络绎不绝。当得知他去世的消息,一个川东地下党的老朋友正在输液,直接拔掉管子,坐着轮椅来看他,一进门,老友就号啕大哭——这个朋友“文革”时举家来金家避难,金成林冒着极大的风险热情接待,还让出自己的房间给他们住。而在困难时期接受过金成林帮助的人简直数不胜数。女儿金波说,从记事起到他家避难的人就特别多,父亲从不拒绝任何来求助的人,他家的阁楼上经常都住得满满的。金波小时候常常被父母派去买切面,每顿都要买5斤,家里做饭一做就是一大锅。金成林的真诚善良和侠义,一直被朋友们深刻铭记。
在普通老百姓眼里,金成林更是个“当官没有架子的人”。早在当少爷的时期,他就教家里的丫头如意读书识字,还带动她参加了革命。当领导后他经常下乡考察,到基层挑粪打谷子拉架架车什么都干,每到一地都和当地老百姓结下深厚友谊。在他的心中,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晚年照顾他的郑婆婆是夹江人,他就虚心学习夹江话,同时教郑婆婆认字。正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和平等相待,让金成林成为所有人的好朋友。而他为朋友喜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博学和幽默。他从小聪敏过人,博闻强识,知识面极广,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更是让人开心无比,朋友们和他一起总是如沐春风。
和自己景仰的老师陶行知一样,金成林也具有自由思想、超然独立的高尚品格。他在中共西南局办公厅工作,并担任过第一书记李井泉的秘书,但却从未利用任何关系为自己谋福利。他热爱教育和出版事业,退休之后从未停止过工作,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被聘为四川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特约总编。直到去世前,他都在帮老朋友编诗集、写序。金波眼中,父亲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必然是一个生活教育者。
在向金成林告别仪式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原副省长韩邦彦,送上了亲自撰写的挽联:“捧着一颗心来罔顾病魔缠身倾情陶研已尽瘁,不带半根草去历经生死考验矢志革命永留芳。”这,当是对他84年人生最精准的概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