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诗言志的理解

如题所述

言,声依永,律和声。”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们的志意的,歌是拖长声调咏唱诗的语言。声音的高低依从拖长声调而咏唱的语言,律吕用于调和声音。“诗言志”是现存古籍对文学观念的最早存录和表述。因而朱自清先生推崇它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对后来的文学理论有着长远的影响。“诗言志”概括地说明了诗歌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性质。“言”,即说,吐露表达;“志”即志意,人们内心的志向、意念,即思想感情。它揭示诗歌不是记事、议论的,而重在内心志意的表现。“诗言志”的观念说明古人对诗作为文艺的本质特征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诗言志”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有“诗以言志”的记载,《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荀子儒效篇》说:“诗言是其志也”,可见“诗言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相当普遍的认识。从孔子以“无邪”概括《诗经》思想内容,强调诗的思想感情必须归于雅正,突出“诗言志”从思想感情上感化人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作用;到后来的解经者主张“持其性情”“发乎清止乎礼仪”,以至于“温柔敦厚”儒家诗教的提倡,这一系列观念都把“志”局限于符合雅正,诗人作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能有悖于“礼仪”,不能违背封建伦理纲常,不能有损于统治阶级利益。这对后世几千年的文学创作,对古代文学理论批评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上述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不完全一样。《左传》所谓“诗以言志”意思是“赋诗言志”,指借用或引申《诗经》中的某些篇章来暗示自己的某种政教怀抱。《尧典》的“诗言志”,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志向。战国中期以后,由于对诗歌的抒情特点的重视以及百家争鸣的展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