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变为作文的题目。从思想上

如题所述

一切都在变,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或从一天到另一天,改变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长者说,少年人多轻狂,其实不然,我们只是在改变.恰是我们所代表的时代,改变是巨大的,这使他们无法理解亦无法接受.但请允许我简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和证明我们的改变.
他们的时代,本分安己便是福气;而我们是喧闹的,我们热爱狂欢的感觉,喜欢追逐“炫”的潮流.他们的时代,学习好便样样拔尖;而我们是“贪心”的,我们有自己的爱好,语数英的成绩已不足够说明些什么.他们的时代,奔高官,想富有;而我们明白,我们要的不是权力与财富,即使做乞丐也应快乐的面对每一天.
我们会毫无顾忌的与异性称兄道弟,开心时便仰天大笑;我们会频频光顾各种小店,间隔坐具进行到底;我们会成群结队的去打电动、吃快餐,而忘记了时间……这是他们的儿童与少年的时代中不曾经历过的.
而事实上,不仅是我们,他们自己也在改变.丢掉了童心,在“成人”这个厚重的保护层下去说服自己,那时的自己是幼稚的,却不肯承认,那时的纯真,与那时的快乐.
我记得,那是我的一个姐姐,她是班里的骨干,似乎有什么事情便自当是她首当其冲.那天她回家晚了,为了一件她本可以离开、但对于她的班机却相当重要的事情.她妈妈骂了他很多难听的话,说她“缺心眼儿”“神经病”.我不知道她妈妈当时为什么没有想到“责任”和“义务”.作为一个高材生,我不相信她没有经历过同样的事情,更不敢相信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处世.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们看不懂大人,正如他们看不懂我们.改变,使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尊重的事实,若不承认它,便必定要面对一场无谓的争论.争论后两败俱伤,改变却依然明目张胆的横在中间.
改变是必然的,或许我们都应该学会去适应它,而并非徒劳的想要去消灭它.
我仿佛刚刚轻飘飘地离开悬崖……飘着,窃喜着.忽然,一股无形的力量……硬生生地又把我拉了回去――原来,初三了.“哎,我们初三了!”在周围一片片唉声叹气中,我们玩耍的时间少了,做梦的时间少了,班上的“拼命三郎”多了,“熊猫”也多了.自习课上再也寻觅不到捣乱的身影,电话中再也聆听不到快乐的声音.哦,我们初三了!
街上蹦着一群孩子,无疑,为这烦闷的大街带来了一些生机.“嘿,伙伴们,今天有什么目的地,都一个星期了,好好放放风.”“走,钓鱼去.”放心,这不是我们,他们只是一群比我们小些的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罢了.而我们,只是经过他们身旁的路人,拎着一个大袋子,里面只静静躺着语文书,数学书……头也不回地赶路,心却早已和他们飞在了一起.似乎就是昨日,我们也这样结伴而行,笑着,闹着……今天,我们就成了现代奴隶的两点一线的忙碌者.花,还开着,只是不再为我们而娇艳风,还吹着,只是不再为我们而和煦.好象整个世界就此变了,是我们改变了世界吗?
“我们是一群不同的孩子,为了共同的梦想,我们欢聚一堂,尽管时光短暂,但我们要把短暂的精彩留在此处.”五人作文本的扉页这样写着.曾经的日子,我们一起哭过,一起笑过,一起疯过,一起傻过,一起饱含过胜利的喜悦,也一起承担过失败的落寂.可是,分班了,两年的感情被学校这样“无理”地拆散了,也许是繁忙的学业不允许,也许是疲惫的身心不能够,昔日的同窗好友,见面却形同陌路,别说聊上几句,就连一个浅浅的微笑也几近奢侈,好象整个人就此变了,是世界改变了我们吗?
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
看不完的,是书.
听不完的,是唠叨.
做不完的,是各科作业.
求学人踏着丝丝鱼肚白,揣着密密的星辰回家.
从“被动”到“主动”,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了,我们长大了,我们懂事了,我们成熟了.我们明白了“一年”与“一辈子”的比例,我们在这一年里为了我们的一辈子在拼搏我们搞清楚了“为自己”与“为父母”“为老师”的区别,我们为了老师的汗水,为了父母的希望,为了自己的前途在奋斗.
抬头,阳光依然灿烂,天空依然蔚蓝,世界没有变,我们也没有变,只是,我们成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13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改变自己
有些人心怀远大理想,努力奋斗,最终得到丰厚的回报。
有些人同样心怀远大抱负,却空想不做,最终一事无成。
在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旁,有一块墓碑,碑文写道:“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将行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就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会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就像这座墓的主人一样,一辈子空想改变环境,却不想改变自己,最后碌碌无为。
改变自己,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的再认识和再创造。每一个人都会有过改变周围环境的想法,当你发现自己为了目标需要做出改变时,这说明你已经有了清醒的头脑。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才能更好的活着。这是对自我认识程度的提升。这种提升是我们需要的,而在这种再认识的驱使下,你对自己做出了再创造,能改变自己的人是不平凡的人,这种再创造有助于以后的生活。当我们面对逆境和坎坷,能意识到需要改变并能立刻付诸行动,就能够达到“改变”的境界了。
有些改变是因为达到目标的方法不对。鲁迅先生看到人们在病痛的折磨下而含恨离世,他想如果能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医治病人,也许人民的生活会好起来。于是他不辞辛苦飘洋去往日本学医。他很努力,只希望早日学成,回国去抢救那些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但自从他在课上看到纪录片中中国人目睹自己的同胞受到侵略者迫害而毫无反应地令人吃惊的一幕时,他改变了他的认识。他不再热衷于学医,而是拿起锋利的毛笔与侵略者做抗挣。“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鲁迅抱着这种想法从仙台回到祖国,立志于改变人们的思想,让人民觉醒!他弃医从文,先改变了自己,然后用自己的笔唤醒了无数的中国人。进而改变了整个国家。
有些改变是因为原本的目标就有问题。陶渊明饱读诗词,熟稔书经。为的是榜上有名,光宗耀祖,达官显贵。但当他发现他的傲骨不能使他为五斗米这要时,他毅然决然的挂印辞官,归隐田园,与菊为邻。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当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无法一展鸿鹄之志,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寄情于山水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不经意间也改变了时代,虽不被当时之人钦慕,但却被后人所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
以不变应万变的日子已经结束了。变,才是永恒的法则。改变自己,才可以将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历久弥香的琼浆,才可以使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梦想筑成固若金汤的铁壁铜墙。
第2个回答  2015-03-13
改变
一切都在变,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或从一天到另一天,改变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长者说,少年人多轻狂,其实不然,我们只是在改变.恰是我们所代表的时代,改变是巨大的,这使他们无法理解亦无法接受.但请允许我简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和证明我们的改变.
他们的时代,本分安己便是福气;而我们是喧闹的,我们热爱狂欢的感觉,喜欢追逐“炫”的潮流.他们的时代,学习好便样样拔尖;而我们是“贪心”的,我们有自己的爱好,语数英的成绩已不足够说明些什么.他们的时代,奔高官,想富有;而我们明白,我们要的不是权力与财富,即使做乞丐也应快乐的面对每一天.
我们会毫无顾忌的与异性称兄道弟,开心时便仰天大笑;我们会频频光顾各种小店,间隔坐具进行到底;我们会成群结队的去打电动、吃快餐,而忘记了时间……这是他们的儿童与少年的时代中不曾经历过的.
而事实上,不仅是我们,他们自己也在改变.丢掉了童心,在“成人”这个厚重的保护层下去说服自己,那时的自己是幼稚的,却不肯承认,那时的纯真,与那时的快乐.
我记得,那是我的一个姐姐,她是班里的骨干,似乎有什么事情便自当是她首当其冲.那天她回家晚了,为了一件她本可以离开、但对于她的班机却相当重要的事情.她妈妈骂了他很多难听的话,说她“缺心眼儿”“神经病”.我不知道她妈妈当时为什么没有想到“责任”和“义务”.作为一个高材生,我不相信她没有经历过同样的事情,更不敢相信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处世.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们看不懂大人,正如他们看不懂我们.改变,使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尊重的事实,若不承认它,便必定要面对一场无谓的争论.争论后两败俱伤,改变却依然明目张胆的横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