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代的帝王的自称“孤王”、“孤”、“寡人”、“朕”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孤王指中国古代帝王的自称。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中国处于群雄割掉的状态,大小有七个国家,称为战国七雄。而这此时,各个国家的领导都没有皇帝这一概念,他们都是一国的国王,国王就是最高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由于地位超人一等,且权利最大,等级制度很强,一般人都是不敢轻易和国王走近的。所以,此时的国王身边能亲近的人很少,仿佛自己是一个人,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才称孤,或孤王,或寡人。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也称自己为孤。 孤也用于一方之长称谓,如袁绍任冀州牧曾给公孙瓒写信道:“孤与足下,既有前盟旧要……”。 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清代学者赵翼考察了历史上“寡人”的使用情况: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人,但楚王多自称“不谷”。而较弱的诸侯自称“孤”。 战国七雄虽自僭号称王,仍自称“寡人”,而不用周天子专用的自称“予一人”。 秦末汉初项羽所分封的诸王(如汉王刘邦)等,和刘邦所分封的诸王(如齐王韩信)都自称寡人,汉朝诸侯后多自称寡人。 东汉末年,群雄袁术、曹操、孙权、刘备等“南面称孤”。此时“孤”较为流行。而曹操称魏王,孙权为帝,仍然自称“孤”不称“寡人”。 北魏、北周、隋朝的诸侯王常自称为寡人,而枭雄如尔朱荣、高欢自称为孤。 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如唐朝诸侯军阀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联合对抗朝廷,各自称王,盟主朱滔自称孤,王武俊等人自称寡人。唐顺宗为太子时自称寡人。五代郭威未称帝前自称寡人。 ”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邶风》: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唐以后唯皇帝得称寡人。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毂”等等。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5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发现我们在看不同时代电视剧的时候,皇帝的自称都是不同是,有自称“孤”的,有自称“朕”的,有自称“寡人”的,那么这些称呼又有什么不同呢?

第2个回答  2014-04-28
寡人(谦辞,即寡德之人),孤王是春秋战国,也就是秦始皇之前的‘自我称号’,到秦始皇以后,都是称‘朕’。不要被电视剧迷惑
第3个回答  2014-04-28
没啥区别,朕是我的意思,别的都是一种借代似的称呼,还有就是时代的不同
第4个回答  2014-04-28
没什么区别,之是一种自称,朕 是从秦王赢政后开始使用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