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如题所述

法律分析: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是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方针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要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预算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常抓不懈,确保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

第二条 着力于顶层设计,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方案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专员办作为嵌入财政预算管理环节的一员,应主动适应改革要求,把握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这一核心内容,积极探索专员办在专项转移支付监管中贯彻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要求、路径和方法。根据办党组要求,业务三处作为专项转移支付监管牵头处,投入专门力量,在大学习大讨论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浙江专员办专项转移支付监管贯彻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两年规划暨2019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贯彻落实规划方案》)。《贯彻落实规划方案》要求从国家治理、财政工作和专员办三个角度充分认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监管的两年目标、在三个预算管理环节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的具体路径、“联动”“规范”“信息化”及“人才库”四项保障措施,全办从制度和机制上对专项转移支付监管贯彻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行了统一部署,确定了工作方法和实施步骤。

第四条 着力于职能定位,明确转移支付绩效监管重点

明确了转移支付各环节绩效监管的重点,按照“规定动作+自主动作,且均有所深化”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以实现预算和绩效监管的深度融合、相得益彰。一是预算编制环节扎实开展绩效目标审核,夯实绩效管理基础。绩效起始于正确的决策,审核应关注绩效目标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规范性即基本要素填报是否完整,是否对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绩效目标进行了细化和量化描述。合理性即绩效目标指向是否明确,细化量化的指标是否合理,产出、效益和资金三者是否互相匹配等。二是预算执行环节主动作为,突出“双监控”。根据财政部“将绩效关口向事前和事中聚焦”的要求,强化预算执行绩效监控是专员办发挥就地就近监管优势的必然要求。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能够发挥事中监控可预警、及时纠偏的作用,也体现了专员办对中央专项转移支付事中监管的不可替代作用。三是决算和监督环节进一步深化绩效评价,提高评价质量。如对绩效评价案例予以梳理总结分析,积累评价经验;在财政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三级指标;根据业务专业特点,引入行业专业力量参与评价,提升评价的专业性;进一步完善评价报告,将对完善指标体系的具体建议写入评价报告,为财政部建立分行业、分领域的绩效指标体系提供参考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