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准测量中,如何区分后视和前视?

如题所述

后视与前视都是相对的,比如测设A点与B点的高差,已知A点高程,B点高程未知,这时候A点放置水准尺就为后视,未知高程点B就为前视,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就为两点高差。

后视—前视(或中视)=高差,高差+已知高程=所求点的高程

拓展资料:

1、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2、为了统一全国的高程系统和满足各种测量的需要,测绘部门在全国各地埋设并测定了很多高程点,这些点称为水准点(Bench Mark),简记为BM。水准测量通常是从水准点引测其它点的高程。水准点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国家等级水准点一般用石料或钢筋混凝土制成,深埋到地面冻结线以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在已知点或者转点立尺,作为后视尺。

    从后视尺处,沿观测路线,按平常走路的步伐走步,并记下走步的数目,比如50步,然后在此处假设安平水准仪。

    从水准仪处,沿观测路线继续走50步,在终点处立后视尺。

    用水准仪照准后视尺,记录上丝和下丝的读数在草稿本上,迅速利用公式:视距=(上丝-下丝)*100,得出前视距。

    旋转水准仪照准部照准后视尺,记录上丝和下丝的读数在草稿本上,迅速利用公式:视距=(上丝-下丝)*100,得出后视距。

    比较前后视距,如果在限差范围内则可以进行正式观测记录。如果还超限差,可以通过前后视距差,决定水准仪的移动方向,很快就可以使视距差满足观测要求。

第2个回答  2012-05-21
比如测设A点与B点的高差,已知A点高程,B点高程未知,这时候A点放置水准尺就为后视,未知高程点B就为前视,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就为两点高差。
第3个回答  2012-03-25
水准测量是从已知点向未知点的高差测量,已知点为后视时,未知点=已知点+后视-前视
第4个回答  2012-03-24
后视喝前世都只是相对的,如果从已知点出发,可把已知点当后视。如果反算,则可以把后面先测出来的当后视,不过要记住正负号。所以说前后视,看你怎么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