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浅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古诗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乃至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瑰宝一般的存在,有着让人倾倒仰慕大魅力。

        因此,有着一众的爱好者,包括笔者本人,时尚一点说叫粉丝众多。我戏称为古诗词门下走狗。受古诗词长时间熏陶和浸润,会对我们的性格有一定程度潜移默化的影响。或多愁善感悲天悯人,或怜香惜玉风花雪月,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没错!那是一种情怀。

        尤其在文思泉涌,诗兴大发之际,我们会把自己想象成翩翩君子或者婀娜千金,穿越到古代,赋诗填词。每当此时,苦于对古诗格律平仄的一知半解,往往只能随心而作随意而发,并不知道所作所写是否合乎规范,导致很多意境绝佳的作品因为格律不齐平仄有误而沦为没有灵魂的“打油诗”。

        于是,就有了写一篇帮助“走狗们”认识和学习古诗词入门规则的文章的想法。

        自从有了写这个主题内容的想法之后,一直诚惶诚恐,犹豫不决。

        至于原因么?一来,这个主题并非我之专业,知识点难免疏漏,写来恐怕贻笑大方;再者,这个主题内容庞杂海量,知识体系浩如烟海要想讲求清楚,并非易事。

        思量再三,还是决定写一篇具有普遍认可性性,浅显易懂,能为非专业诗词爱好者提供常识性帮助的杂说。至于内容,多是收集整理已经获得普遍认可性的知识,加上个人一点浅显的看法,略加变换,使之更加通俗易懂,顺理成章。还望诸位简友斧正,此致诚谢。

一、什么是格律、韵、平仄?

        什么是格律?

        格律,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

        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押韵)、平仄(平上去入)、对仗、字数。格,可以简单理解为格式。即:对仗、字数等要求;律,即韵律。包含平仄、音韵等。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

        什么是用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 一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诗词歌赋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韵母的字,以使声韵和谐。一般用于偶句句尾。也称韵脚。

        宋·严羽《沧浪诗 话·诗辨》:“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 必有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三》:“山谷作诗,有 押韵险处,妙不可言”。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四:“吏部 侍郎赵公玉峰曰:‘公诗大佳,尤难其押韵天然耳。’”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五:“押韵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韵 愈繁,节奏愈急”。

        句子押韵,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 奏、声调谐和之美。一首诗有没有韵,一般人都能觉察得出来,而要说明什么是韵却不那么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 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 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 《108部平水韵》。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 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 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 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刘渊先生后来编著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即现在的《平水韵》。

        需说明的是,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古时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 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 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 请参照“平仄简表”。

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 以近体诗为例,若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 遵守这一规则。

中间不能换韵

        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 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 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 韵),也不能掺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 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 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

《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 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 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 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现 在已没必要再强调这一点。

        说到格律诗人们爱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句中的第一、三、五字可以不计平仄,二、四、六字平仄不能含糊。

        其实有些句中的第一、三、五字也不能随意平仄,否则,可能出现“孤平”、“三平调”、“三仄尾”等格律诗之大忌。出现了孤平叫做“拗句”,可以救之,称为“拗救”。

        1、孤平 : 孤平,是指除了韵脚之外,整句只剩一个平声字。在五言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起平收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注意:犯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不算孤平。

        2、三平调 在句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在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句型中,第一个字可平可仄,但是第三个字不能用平声字。同样在七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型中,第一三两字可平可仄,但是第五个字不能用平声字。

        3、三仄尾 三仄尾指一句的最后三字全为仄声。五言的平起仄收句: 平平平仄仄 句型中,第一个字可平可仄,但是第三个字不能用仄声字。七言的仄起仄收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句型中,第一三两字可平可仄,但是第五个字不能用仄声字。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

        4、拗救 拗救有本句救、对句救、兼句救三种。本句救一般为第一字拗,第三字救;第三字拗,第五字救。对句救指对句上下相应处之拗救。兼句救即一字兼具既救本句又救上句之作用。一些特殊句式,有拗可以不救。一般见于绝句之第三句、律诗之第七句。还须强调的是,拗救只能对句救出句,不能出句救对句。下面的这首《格律诗三十八句口诀》可能对你了解诗词格律有所帮助: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五字救,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五六互换三应平。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文献参考:百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