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11-09
早期筛查可以降低50%肠癌死亡率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次大会主席、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刘思德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肠癌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全国平均发病水平(29/10万),在广东其发病率已经排在第二位,成为地方高发癌种,严重威胁广大民众的生命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大肠癌早期无特异症状,很容易被忽略,大部分患者在发现大肠癌时已是中晚期,治疗的社会成本高但治疗效果差。早期筛查是遏制大肠癌高发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降低50%肠癌死亡率。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将大肠癌筛查列入公众健康方案。
“粪便基因检测”能知患大肠癌风险
目前,我国肠癌筛查的主要方法是结肠镜检查和粪便隐血试验。然而,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广州初筛大肠癌阳性率超过两成,明显高于肠癌实际的发病率。
由于普通肠镜对大多数人来说感受上较痛苦、且术前程序较多,只有30%不到的初筛阳性者去做进一步的肠镜检查。因此,肠癌筛查市场上急需特异性较高、无创、受检者依从性较好的肠癌筛查方法来辅助医生对于受检者进行诊断,减少正常人群中不必要的肠镜检查。
刘思德教授介绍,此次会议消化界重点关注“粪便基因检测”这项肠癌筛查新技术。简单言之,就是通过粪便成分分析,来检测是否含有大肠癌癌细胞分子。
“其实,粪便DNA检测早于2014年就获得美国FDA批准,被纳入大肠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手段之一。我国第一个粪便基因检测在今年4月上市。对于老百姓来说,在大肠癌筛查方面有了其他选择,不用做肠镜,只需要做粪便DNA检测,就能知道自己有没有得大肠癌。”
据了解,粪便DNA检测对于临床可以根治的I/II期肠癌的检出率可达86.71%。因为正常成人每天都会有上皮细胞脱落至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而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由于异常增殖,细胞与细胞间或者细胞基底膜的黏附性降低等因素,比正常上皮细胞更易脱落。因此,肠道肿瘤患者的粪便中会含有大量的从肠道肿瘤表面脱落的携带了肠癌病变信息的细胞和细胞成分,这些信息可以由特殊的检测手段来解读。
不过,刘思德教授也坦言,肠镜仍然是筛查大肠癌的金标准,短期之内难有其他技术替代。粪便DNA检测更多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的早筛手段,减少不必要的肠镜检查,如果筛查出有问题,还要通过肠镜进行确诊和干预;筛查结果正常,则可以每年做一次粪便DNA检测。
虽然粪便DNA检测适用于所有人群,但是和其他筛查手段相比,粪便DNA检测价格较贵(美国600美金,国内约1200元),建议年龄在45岁以上风险人群可以选择这种筛查手段。超重、生活不规律、长期便秘、直系亲属有肠癌家族史、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直肠息肉患者等高危人群则应根据实际需要更加提前。
其他看点知多D:
除了聚焦大肠癌筛查防控的新技术,本次大会还有40余名国内外知名内镜专家进行内镜手术操作演示,集中展示最新的内镜治疗设备及技术,其中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微创切除新术式引起关注,新术式的超微创切除不仅可以完整保留器官,且创面小、恢复快速,患者只需住院1—2天,便可康复出院,极大的节省了患者时间、金钱成本。
另外,刘思德教授提醒,夏季天气炎热,食物保存期明显缩短,而胃肠道疾病大多与饮食相关,须对食品新鲜程度及品质要予以关注。其次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方面避免熬夜,有助于消化系统保持正常有规律消化食物的水平。若昼夜颠倒、食无定时,难以恢复胃肠道本身的生理节律,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易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
第2个回答 2020-11-09
大便常规和小便常规是属于临床上最基础的一些检查,可以检查一下肠道以及泌尿系统是否有实质性的致病菌,是否有出血的症状,还可以参考是否有慢性病变,同时还应该结合患者的体质具体的症状,进一步的进行疾病的诊断。疾病的诊断的病因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一般用药1至2个疗程之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另外,大小便常规检查也是属于一般常规检查中的检查项目,在手术之前也是需要进行的常规检查。但是单纯性的从这些检查,只能怀疑是某一些疾病,还应该结合其它的辅助检查进行确诊的。粪便检查
临床常规化验检查项目之正常粪便为棕黄色成形软便,可因食物种类、量及消化功能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鲜血便可见于内外痔及肛裂出血、直肠癌出血等;柏油便(黑而有光泽)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等;灰白色便见于胆道梗阻(陶土样便)及行钡餐检查后(排钡);带有黏液见于小肠及大肠炎症。便稀可见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如急性胃肠炎;呈米汤样见于霍乱、副霍乱;若量大、次数多,呈黄绿色并有膜状物则考虑肠道菌群失调,为膜性肠炎。有时粪便中可见到未消化的食物、结石及寄生虫虫体和大片段。
性状
正常情况:成形、柱状、软
异常:柱状硬见于习惯性便秘;羊粪粒状见于痉挛性便秘;扁形带状便可能由于肛门狭窄或肛门直肠附近有肿瘤挤压所致;糊状便见于过量饮食后及其他消化不良症;液状便见于食 物中毒性腹泻及其他急性肠炎;淘米水样便见于霍乱;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 ;粘冻便见于慢性结肠炎或慢性菌痢;血样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粘液见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等。
镜下检查包括
①细胞。正常粪便中偶见白细胞,无红细胞。肠炎时白细胞小于15个/高倍视野;急性细菌性痢疾时大于15个/高倍视野,甚至满视野。肠道下段炎症(如结肠炎、菌痢)及出血(息肉、肿瘤、痔等)可见红细胞。过敏性肠炎及肠道寄生虫感染时可见嗜酸性白细胞,并伴有夏克-雷登氏结晶;菌痢及直肠炎症时,可见巨噬细胞;大肠癌病人粪便中有时可找到癌细胞。
②食物残渣。正常可见少量淀粉颗粒、肌肉纤维和脂肪小滴,若其增多提示消化吸收不良,多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如胰头癌等)。
③肠道酵母菌。正常可见人体酵母菌及普通酵母菌,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时可见白色念珠菌。
④寄生虫类。人体感染不同寄生虫,粪便中即可出现相应虫卵,常见有蛔虫卵、钩虫卵、蛲虫卵、华支睾吸虫卵、姜片虫卵及阿米巴滋养体等。
第3个回答 2020-11-09
粪便基因检测可以查什么?大肠癌筛查有新技术了。13日,“2019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在广州召开。在本届论坛上,一项名为“粪便基因检测”的新技术备受关注,专家称它将为大肠癌的筛查防控提供新手段。
传统筛查??用肠镜查大肠癌较痛苦
在全球范围内,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广东,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大肠癌早期发病隐蔽,大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治疗的成本高但效果差。因此,早期筛查是遏制大肠癌高发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50%的死亡率。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已将大肠癌筛查列入公众健康方案。而广州市从2015年起已开展大肠癌防控工作。
目前,我国肠癌筛查的主要方法是结肠镜检查和粪便隐血试验。然而,由于普通肠镜较痛苦、且术前程序较多,只有30%不到的初筛阳性者去做进一步的肠镜检查。因此,在肠癌筛查领域,医生急需特异性较高、无创、受检者依从性较好的筛查方法,辅助诊断,减少正常人群中不必要的肠镜检查。
粪便检测??I/II期肠癌检出率达86.71%
在本届论坛上,“粪便基因检测”这项肠癌筛查新技术受到重点关注。据了解,粪便DNA检测对于临床可以根治的I/II期肠癌检出率可达86.71%。
专家解释,这是因为正常成人每天都会有上皮细胞脱落至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而结直肠癌肿瘤细胞比正常上皮细胞更易脱落。因此,在肠道肿瘤患者的粪便中,会含有大量从肠道肿瘤表面脱落的携带了肠癌病变信息的细胞和细胞成分,这些信息可以由特殊的检测手段解读。
第4个回答 2020-11-10
粪便基因检测主要是用来查是否患了
肠癌的,可以用来当做肠癌检测的辅助产品,优点是无痛无创、居家就能检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