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学生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了解学生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也许你会说:“教师真的能把学生了解得那么清楚么?应该了解到什么程度?怎样才算了解了一个学生呢”?针对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对学生的十个了解: 1、了解学生的姓名含义 。因为透过名字,有时可以看出家庭对这个学生的期望值,从而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 。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指一个学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针对他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这可以让实施的教育行为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不必要的师生冲突,使沟通更顺利。 3、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受教育经历和家庭环境,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学生形成比较固定的特性。其实,个性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是暂时的、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把握往往比较模糊,也很少真正地了解一个学生的个性,比如,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这个学生的个性太好强了,不好管”。其实,个性不同是有其显性特征的。我们了解学生的个性,分析显性特征,就可以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引导。 4、了解学生的行为方式。对学生提出同一问题后,我们会发现他们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而这些行为都是受到思维的支配,这种思维有时是显性的有意为之,有时是一种潜意识的直接反映。了解学生的行为方式,就会避免一些误解,从而使师生相处与交流更为融洽。比如说:有些学生表达亲近的方式是把手搭在你的背上,而有些学生的方式是挽着你的胳膊走一段路,而有的学生的表达方式则是跟你聊天…… 5、了解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解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比如说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思维方法,有的采取改变分数来骗家长、有的会把真相告诉家长,并准备接受惩罚等,了解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行为动向,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冲突。 6、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并对学生正确(人类普适性价值)的爱好兴趣给予鼓励,对学生不正确的爱好兴趣进行引导。 7、了解学生的困难疑惑。在学生困难疑惑处给予他正确的指导和帮助,那才是真正地教育。 8、了解学生的情感渴盼。学生在接受外界刺激的时候,其情感很多时候是受感性支配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情感渴盼,就可对其情感进行正确的引导。 9、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是影响学生成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个学生身上都会深深地烙上家庭的印迹。了解学生的家庭就会找到许多学生思维、行为产生的原因,以便教师做出正确的反应。 10、了解学生的人生目标。对学生的不符合人类普适性价值的,只会助长其投机取巧的目标,教师要及时地引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30
1、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
2、性格和爱好,这是最有用。
3、交往人群。
4、习惯。
5、学习态度。
注意方法,不带成见,鼓励为主,发现优点,顺势引导。
第2个回答  2022-02-08
了解学生可以从学生课堂表现、其他任课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课后作业质量、家长评价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