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能看出哪些固定的规律与现象?

如题所述

有的时候,历史看起来像是一段段黑色幽默。道理大家都懂,该跳的坑还是躲不了。说下几条最简明的规律,简单粗暴。

1、寿命决定人一生的航程

身体好,寿命长,才是王道。尤其是闹革命的时候,万一被儿子气挂了或者自己的身体没扛到战争结束,一生功业俱黑。

有些开国君主,名留史书者的硬命确实是让我辈叹为观止啊。大多数人的年龄,都比同龄人的年龄长得多,身体也健康的多。

在那时候,活过50就算高寿了。刘邦同志,48岁才开始出马闹革命,论年纪能当项羽他爹。连年战场奔波,创立了大汉王朝,六十多岁了还在。

刘备同志,四十多岁以后慢慢得志,打下益州都五十多岁了。

曹操也不用说了,处于四战之地,整天兵荒马乱,颠沛流离却身体倍棒,活的差不多是他儿子加孙子的寿命了。

看看这群老同志,大概真的是有天命加成,或者学过什么养生术?不过也有悲剧的,比如慕容垂,刚独立自主就遇到了拓跋鲜卑的小鲜肉,一只年轻的头狼。慕容鲜卑的事业风雨飘零。慕容垂又气又恨,吐血而亡,含恨而死。天不假年,呜呼哀哉。

梁武帝那种变态,就不多提了。

要相信自己,活得比自己的对手久,你就赢了。活得好才是王道,要想建立伟大的功业,一定要爱护身体珍惜生命。不管是在乱世,还是在治世都是如此。死得太早的,留下一个神童的名号也占不了史书多少字。

2、长者心态是成功的基石

沉住气的长者们往往笑到了最后。治世如此,乱世更是显眼。乱世是个大坑,跳的越欢,死得越快。

《汉书·卷十三·异姓诸侯王表第一》:“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

话里面有深意啊,这样说就不禁让人想到了轰轰烈烈的秦末农民大起义。闹革命早的,最先称帝的,跳的欢的,基本就没有一个好结局,都是为后来者作了嫁衣。

比如陈胜吴广两个首发阵营,身首异处。率先自立为王的,也是一个比一个挂的快。还是刘邦机智,沛公,亲切的称谓,低调的逆袭。

后来的历史,大抵也都是如此。

先出来闹革命的,心态最跳,人最傲娇的,往往被死而不僵的旧王朝咬上一口,被一起造反的伙伴们除之后快。

来洛阳旅游的凉州军阀董卓,干一票大的的李?喙?幔?庇诔频鄣脑?酢U馐呛耗┑谋?缪?濉?/p>

引狼入室陷入撕比大战的翟让,大贼卢明月厉山飞,豆子岗高鸡泊那一群乱匪更不用说了,这是隋末的悲剧样本。

元末这个副本呢,先出头的韩山童刘福通体力不支,小明王淹死江中。后发的张士诚陈友谅碰上朱元璋这种猛人,团灭。

治世也是如此,耐得住气的往往比那些年少成名,耐不住性子的天才少年更容易创立大的功业。历代的状元留名史书者少,大抵是春风得意,离政治漩涡太近,反而少了那份耐性和沉稳。

3、外患只是开个伤口,内忧才是真正的祸首

内忧外患,内忧外患。所有王朝的崩灭,外患固然汹汹,内忧才是导致王朝彻底毁灭的野火。

亡秦者非胡也,赵高乱于内,屠戮秦朝皇族和大臣,王朝的秩序崩溃。黔首陈胜登高一呼,六国的落魄贵族,名士将门,汹汹而起。到最后也没见多少匈奴人的样子,别人忙着在塞外打地盘呢。

五胡乱华,天下纷乱,真正玩死晋朝的还是司马家族的内斗,王庭凝聚力的削弱和屡次大战到来,帝国强卒死去。

4、王朝兴于一代之功,而成于二代之力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而亡。隋文帝死后,隋二世而亡。在它们的尸体之上,新的大一统帝国将由占有它们的荣耀。

二代皇帝的错误策略,把本来就不太稳固的帝国一步步推向了深渊。滥用民力,为政急促,忘记了纷乱的野草还在许多人的心中生长。一个国度,如果不能平稳的过渡到第三代,它的命运也是可知的。

同样命运的还有哪些倒霉的乱世小国们,五胡十六国,唐末五代。往往都是到了第二代,家里的矛盾已经不能调和了,抡起大刀窝里斗。结果往往是身死国灭,跋扈不过几十年。

合格而又尽职的二代君王,才是王朝能够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如汉光武帝的儿子汉明帝,用政严苛,法度严密。大力打击宗藩身边的宾客,留王而去其爪牙,压制外戚。

唐太宗本来就是个打天下的军人雄主,又有隋二世而亡的鲜活样本,坐稳天下自不必说。

5、乱世是最恐怖的局面,重建大一统很难很难

乱世是最恐怖的局面,纪纲崩毁,人心肆意。

维系整个帝国的秩序开始由上而下崩坏,人们信奉的不再是基本的道德和规则。人心肆意长草,为所欲为。

乱世一旦开启,野心家的乐园到来了。践踏规则,肆意的野心和放纵的人性让大地化成了修罗场一样的存在。

屠城,分裂,杀戮,造反,邪教,胡兵,军阀。

乱世的野草在人心之中疯狂的生长着,撩拨着。每一个在乱世拔刀的人,都不知道自己下一刻的命运将在何方。

大一统是乱世必然的结局,可是这过程有多远,这代价有多大,谁也不会知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