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是词牌名吗

如题所述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此调始于五代,由后唐庄宗李存勗[3]创作。

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后唐庄宗自度曲,词云:“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乐府遂曲“如梦”二字名曲。后唐庄宗制此词时,本名《忆仙姿》,后来苏轼嫌调名不雅,取词中“如梦、如梦”之叠句,改名《如梦令》。“令”多指词之短调,词中字数在58字以内的称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

代表作有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厉声教《西溪小令二首》等。

原名《忆仙姿》,由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首次创作,作词后令乐工谱曲,因词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苏轼遂取“如梦”二字作为词牌名。以李存勖《忆仙姿》为正体。本词牌名又名《宴桃源》《不见》《比梅》《如梦令》,我们常见的最出名的也就是《如梦令》。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词,词存《尊前集》:“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风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存调。后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

后周邦彦又因此词首句改名《宴桃源》。沈会宗词有“不见不见”叠句,名《不见》。张辑衣“比著梅花谁瘦”句,名《比梅》。《梅苑》词名《古记》。《鸣鹤余音》词名《无梦令》。魏泰双调词名《如意令》。苏轼用此调时改名《如梦令》,其词序云:“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两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5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此调始于五代,由后唐庄宗李存勗[3]创作。
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后唐庄宗自度曲,词云:“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乐府遂曲“如梦”二字名曲。后唐庄宗制此词时,本名《忆仙姿》,后来苏轼嫌调名不雅,取词中“如梦、如梦”之叠句,改名《如梦令》。“令”多指词之短调,词中字数在58字以内的称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
代表作有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厉声教《西溪小令二首》等。
原名《忆仙姿》,由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首次创作,作词后令乐工谱曲,因词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苏轼遂取“如梦”二字作为词牌名。以李存勖《忆仙姿》为正体。本词牌名又名《宴桃源》《不见》《比梅》《如梦令》,我们常见的最出名的也就是《如梦令》。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词,词存《尊前集》:“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风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存调。后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
后周邦彦又因此词首句改名《宴桃源》。沈会宗词有“不见不见”叠句,名《不见》。张辑衣“比著梅花谁瘦”句,名《比梅》。《梅苑》词名《古记》。《鸣鹤余音》词名《无梦令》。魏泰双调词名《如意令》。苏轼用此调时改名《如梦令》,其词序云:“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两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1
是。如梦令是后唐的庄宗创作的一个曲子,因为他的词里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乐府所以用「如梦」二字命名曲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