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张仪、吕不韦等对秦朝尽心尽力为何却不得善终?

如题所述

古代的大秦帝国能一统天下,横扫六国,离不开一系列的人才为秦国效力,比如商鞅、张仪、吕不韦等人,都曾为大秦帝国出谋划策,可以说秦国的强大离不开这些人的添砖加瓦。但是这些为秦国奉献了毕生才华的能人异士们却都没有得到好下场。

虽然在我们看来,他们这些人没有得到善终,可能是秦国人过河拆桥的行为,但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问题的话,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果。

说实话为何这样的人才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当中得不到重用呢?

说白了就是古代的制度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多数国家,都是由上层贵族所组成,一些有才华的人才虽然满腹经纶,但是却因为自己出身不高的原因,所以迟迟得不到重用。

而这些人才能在秦国受到重用,就说明秦国对于人才的使用是不拘一格的,对于大秦来说,只要你有能力就行,秦国不会管你什么出身。

但问题也来了,在没有成功之前,谁知道你有没有能力,或许只是一个江湖骗子而已,所以秦国所实行的策略就是能者居上。

也就是说只要你有能力,不论你的方法是什么样的,你都可以得到重用,但是当别人的能力超过你的时候,你就一定要被打压。

这就是典型的丛林法则,能者上、弱者下。最初的商鞅为秦国变法,确实让大秦帝国提高了自己的实力。

但是之后的问题就是让这些改革的内容实行下来,可以说这个人选并非商鞅也是可以执行下去的,到了这里我们会不会发现一个问题。

就是计划的提出者,在整个计划正式实施的时候,就可以靠边站了。

说实话商鞅说白了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在执行改革方案这个任务当中,可能还不如一些普通的贵族给力。

我们前面也说了,秦国所实行的规则就是丛林法则,当你的作用已经不明显的时候,或者说你的才能已经被榨干的时候,也就到了被别人取代的时候了。

如果说商鞅之后还有新的办法来提高秦国的国力,哪么秦国依然还会重用商鞅,只可惜之后的商鞅已经江郎才尽了,或者说他的一辈子都在为这个变革所努力。

所以商鞅也就到了出局的时刻了,因为他对于之后的大秦帝国已经没有什么用了,正好秦国内部的各种声音也都暴露了出来,于是商鞅就只能被当成平息众人怒火的存在。

同样的道理,张仪、吕不韦等人也是如此,也许最初的时候,这些人给予了秦国巨大的帮助,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作用越来越小。

当某一天这些人才活着的意义还不如死了之后更大时,大秦帝国就会毫不犹豫将这些人全部处理掉,以此来得到更大的价值。

说白了当时的秦国就是一种为了追求实力强大的一种理念,只要是为了秦国强大,不论什么样的人才,他们都会吸收,并加以利用。

当利用完了之后,却又因为秦国这种快节奏的方式,这些人才直接被历史所淘汰,因为秦国需要更加强大,而这些人一成不变的思想已经阻碍到了秦国的发展。

所以这些看似为秦国奉献了毕生才华的商鞅、张仪、吕不韦等人就开始因为种种的原因,从秦国的高层慢慢退出,当然了就算到了此时,秦国依然还要把他们的最后一丝作用榨干,比如说商鞅的死可以为秦国的稳定带来极大的效果,于是商鞅被车裂了。

可以说这些人才最后都没有得到善终,就是因为到了最后他们的用处已经体现不出现了,但是这些人才却依仗着自己曾经的功劳,想要在秦国呼风唤雨。

只能说秦国太现实了,当你们能让秦国强大的时候,各种的高薪聘请都不是问题,当你们没有用的时候,秦国扔的比谁都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4
因为他们的治国理念往往得罪秦国贵族,当代秦王死后他们就遭到报复。
第2个回答  2021-02-04
几位秦国的相国,都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早年都不受重用,但都能得到秦国在位的国君的支持,对于他们而言,秦国就是自己第二个母国,自然全力辅佐。秦国的这三位相国不得善终的最根本原因所在是:功高震主,威胁到了君主的统治地位,自然不会得到什么好的下场。
第3个回答  2021-01-29
是因为他们几人为了秦国的发展不惜得罪其他的王公贵族,影响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的下场都比较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