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笑话说,孔子是女人,老子是女人,释迦牟尼是女人,还言之凿凿,

有个笑话说,孔子是女人,老子是女人,释迦牟尼是女人,还言之凿凿,分别用《论语》《道德经》和佛家的一部经典中的句子解释了,请问有谁知道这个笑话的来源,想不起来是那部书看到的

唐·高彦休的《唐阙史》中有一则“三教论衡”,优人(优伶)李可及对三教圣人开了一个玩笑,他用谐音引起的岐义,证明如来、老子、孔子都是女人。李可及唐突三教,本来是带有很大叛逆性的行为,但唐懿宗却开怀大笑。沈从文认为:“附会经典作证,不惟不以唐突李家玄元皇帝和孔子为意,反逗得皇帝大笑,赏赐甚厚,这就是我所说的抒情空气!”唐人真是搞笑有理、快乐无罪,唐代统治者的心胸确实博大,李可及也成为中国相声的远祖之一。虽然这则史事本是轶闻杂说,无法考证其真相,但唐以后深受三教禁锢的文人学者对此非常喜欢,他们不敢在皇帝面前象李可及一样说讽刺笑话,于是纷纷把它收进自已的文钞,如宋·高怿的《群居解颐》,陆游的《避暑漫钞》,《太平广记》等。

原文如下:

咸通[1]中,优人[2]李可及[3],滑稽谐戏,独出辈流。虽不能托讽谕,然巧智敏捷,亦不可多得。尝因延庆节[4],缁黄[5]讲诵毕,次及优倡为戏。可及褒衣博带,摄齐升座,称“三教论衡”。

偶坐者问曰:“既言博通三教,释迦如来[6]是何人?”对曰:“妇人。”问者惊曰:“何也?”曰:“《金刚经》云:‘敷坐而坐’,非妇人,何须夫坐而后儿坐也?”上为之启齿。

又曰:“太上老君[7],何人?”对曰:“亦妇人也。”问者益所不喻。乃曰:“《道德经》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非妇人何患于有身娠乎?”上大悦。

又问:“文宣王[8],何人也?”曰:“妇人也。”问者曰:“何以知之?”曰:“《论语》曰:‘沽之哉,沽之哉,吾待价者也。’倘非妇人,奚待嫁为?”上意极欢,赐予颇厚。翌日,授环卫员外职。(陆游《避暑漫钞》)

注释

[1]咸通:唐懿宗李漼的年号(833年11月14日~873年)

[2]优人:即优伶。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的统称,又称俳优、倡优等,后指戏曲演员。

[3]李可及:伶官,善音律,歌舞,颇得懿宗之宠信,曾受封为威卫将军。《旧唐书》卷一七七、《新唐书》卷一八一、《资治通鉴》卷二五二有其事迹。

[4]延庆节:即唐懿宗生日,又名延福节。

[5]缁黄:缁衣”、“黄冠”,即僧侣、道士。

[6]如来:佛的十种称号之一,俗称如来。

[7]太上老君:即老子,道教奉老子为始祖,唐高宗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民间俗称老子为太上老君。

[8]文宣王:即孔子,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

译文

唐朝懿宗咸通年间,有一个优伶名叫李可及,滑稽搞笑,超过同类的人。虽然不能寄托讽谕,但乖巧伶俐,也不可多得。曾经因为延福节,和尚、道士讲诵经文完毕,轮到优伶演戏。李可及穿上儒生的宽袍大带,提起衣服下摆,登上座位宣称自己可以纵论儒、释、道三教的高低。

座中一人问道:“你既然说博通三教,释迦如来是什么人?”李可及回答道:“是个女人。”提问的人惊讶地说:“为什么呢?”李可及回答道:“《金刚经》说‘敷坐而坐’,如果如来不是女人,何须丈夫坐下后再让儿子坐下呢?”皇上因此微微一笑。

提问的人又说道:“太上老君是什么人?”李可及回答道:“也是女人。”那人更加不明白了,李可及于是说:“《道德经》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如果不是女人,又何必害怕有身孕呢?”皇上大悦。

又问:“孔子是什么人呢?”李可及回答道:“也是女人。”提问的人说:“你根据什么知道孔子也是女人?”李可及说:“《论语》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如果不是女人,为什么要等待出嫁呢?”皇上高兴极了,赏赐李可及非常丰厚。第二天,授予他环卫员外的官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