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具体点

  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雄踞于地中海一带,俨然是一个不可一世
  的大帝国。然而,到公元3世纪,罗马的奴隶制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农业衰落,政局动
  荡,帝国的没落已成无可挽回之势。
  奴索主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他们的住所往往是一座华丽的建筑。其中,有
  供洗澡前进行运动的回廊,有温度不一、相互连接的暖气房。每进一个暖气房,温度就加高
  一次。洗澡的人在暖气房里,等全身汗出透了才用温水冲洗,再洗凉水,最后,还要遍身涂
  擦软膏,以防受寒。皇帝为了炫耀帝国的豪华,经常假借各种节日和纪念日举行盛大的活
  动。公元106年,图拉莫皇帝为纪念他在达西亚的胜利,连续举行123天的节日娱乐。
  公元4世纪,一个大官僚为儿子举行游艺庆典,7天就花了2000磅金子。宫廷内的奢侈
  腐化更是有恃无恐,仅御用美容师就多达数百人。
  与此同时,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越来越厉害。今天立一个皇帝,明天又杀掉,成了家
  常便饭。在公元235年以后的50年中,竟换了10个皇帝。
  公元284年深秋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正匆匆行进,他们从波斯
  人那里掠夺了众多的财宝。不幸的是皇帝在回意大利的返程中突然死去。他年轻的儿子继位
  不到一个月,也得了重病,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返国。
  “快走!快走!”近卫军长官阿培尔在担架旁来回奔驰,时而轻揭开担架上的被子看
  看。阿培尔揭被的当儿,抬担架的士兵闻到一种腐臭味,他们对此产生了怀疑,直到傍晚时
  分,队伍来到尼科美地区,士兵们这才得以弄清臭味的来源。原来,他们年轻的皇帝早已被
  人害死了,担架上担的其实是皇上的尸体。
  “是谁杀死了皇帝?把凶手找出来!”激愤的士兵纷纷要求严惩凶手。
  阿培尔向士兵申斥道:“你们想造反吗?皇帝死了再选一个就是了,谁要聚众闹事,就
  地处决!”
  这时,一个高亢的声音响起:“你说得倒轻快!我看,该处决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
  己!你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一个月就谋害了两位皇帝!”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戴克里先。
  两人拔剑撕杀,阿培尔当场毙命,戴克里先被拥立为罗马帝国的皇帝。
  随后,他大兴土木,建造起奢华的皇宫。在人们觐见他或是举行宫廷典礼的时候,戴克
  里先身穿织金的丝制衣服,戴着缀满珍珠的头巾,穿着镶宝石的鞋子。任何被准许谒见他的
  人,都必须对他行跪拜礼。戴克里先被奉为神明,皇权大大加强,称号也正式改为:“君
  主”。这种君主制成了后期罗马帝国相袭的一种统治形式。
  戴克里先执政后意识到,他一个人不可能对付奴隶起义及外族入侵,因此委托好友马克
  西米治理帝国的西部。于是,罗马帝国有了两个最高统治者,一切命令都以两人的名义发
  出。后来,他们又各自为自己使用了副职恺撒。从此,这四个人分别治理帝国的一部分,历
  史上称为“四帝共治制”。戴克里先退位后,继承了帝位的是君士坦丁。330年,君士坦
  丁把首都迁到拜占庭,定名君士坦丁堡,号称“新罗马”,为东西分治创造了条件。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终于分裂为东西两部,即以君士坦丁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和以
  罗马城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千疮百孔的罗马帝国民怨沸腾,奴隶起义风起云涌,最著名的
  是高卢人掀起的“巴高达”(意为战士)运动,起义者以农民当步兵,牧人当骑兵,转战各
  地,使统治者胆战心惊。公元408年,罗马统率撤拉率领一支队伍自高卢回意大利,路经
  阿尔卑斯山隘,突然被巴高达战士截击,全部战利品均落入巴高达战士手中。巴高达实行
  “把奴隶主变成奴隶”的政策,不断向罗马官吏发动进攻,受到奴隶们的热烈拥护。5世纪
  初,一位戏剧大师编了一个喜剧,在许多地区演出,就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巴高达运动的深得
  民心。剧情是这样的:主人公家境贫寒,窘于生计。他祈求家中的守护神给他找个安居乐业
  的场所,神对他说:“你最好是到罗亚尔河一带当‘强盗’。那里的人公正无私,你投奔那
  里,就可称心如意了。”罗亚尔河一带正是巴高达活动的势力范围;所谓“当强盗”就是劝
  人们去作一名巴高达战士。
  罗马帝国陷入一片混乱之时,又遭到了新的危机:东方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开进了意大
  利。统率这支大军的,是哥特人中最有名的勇士阿拉里克。他出征前对妻子许愿说:我要打
  进罗马,把城里的贵妇给你做奴婢,把他们的财宝给你作礼物。
  可是,罗马的司令官斯底里哥把阿拉里克打败了。恢复了生气的罗马城举行了成套的庆
  典,这是罗马历史上最后一次庆祝胜利,也是角斗士最后一次进行竞技。
  聪明而有军事才能的斯底里哥决定和阿拉里克结成联盟,以阻挡来自伏尔加河的匈奴人
  的入侵。这一策略受到了罗马贵族的攻击,他们制造谣言,说斯底里哥想利用哥特人来推翻
  皇帝霍诺留的统治。无能而又无知的霍诺留竟听信谣言,下令处死了斯底里哥。
  公元408年,阿拉里克的大军又一次向罗马挺进。他们占领了罗马的港口,断绝了罗
  马的粮食来源。罗马城外“得得得”的马蹄声令统治者惊恐万状。
  元老院决定派军使到阿拉里克那里求和。
  “求和吗?可以,条件是交出城内全部金银财宝”。“那么,您打算把什么留给罗马的
  市民?”
  “生命!”
  “不过,城里还有很多人,士兵们每天都在操练,他们将进行殊死的抵抗。”
  阿拉里克哈哈大笑:“那很好,草长得越密,割起来就越省力!”
  最后终于达成了协议:罗马人出黄金5000磅,白银3000磅,绸料4000块,
  皮革3000张,胡椒3000磅。罗马人为了凑足5000磅的黄金,甚至将金质的神像
  都熔化了。哥特人收到这些贡品,才允许罗马人出城买粮食。
  公元410年,阿拉里克决定打进罗马城,他向士兵们宣布:攻进罗马,可以任意抢动
  3天。
  一个雷电交加的夏夜,穿着兽皮的哥特人吹着牛角号,冲进了罗马城,3天3夜的洗
  劫,四面八方的大火,使巍峨的殿宇,壮丽的宫殿化为一片焦木。金质神像和黄金器皿装满
  一车又一车,都被拉走了。
  抢光、烧光之后,哥特人在入城的第六天放弃了罗马,向意大利南部推进。不久,阿拉
  里克突然死去,据说哥特人强迫罗马俘虏排干了一条河,把阿拉里克的遗体和无数宝物一起
  埋在河底,然后再把水放进河里。工程完成后,全部俘虏都被杀死。所以他的葬地及殉葬品
  始终未被发现。
  公元476年,西罗马只有6岁的未代皇帝被废黜。就这样,这个曾称霸地中海,历时
  12世纪的奴隶制大帝国。终于在奴隶起义和外族入侵下,覆没了,西欧历史从此揭开了新
  的一页。

参考资料:http://www.white-collar.net/child/science/5000/068.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17
也许有感于古代罗马的强大,也许有感于古代罗马对中世纪欧洲和现代西方世界的持续影响,
长期萦绕在西方史学家脑际中的问题之一就是西罗马帝国为什么在公元5世纪灭亡。
20世纪,西方学者继续探讨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这个千古之谜。
1916年,维兰德密·斯密科维奇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罗马衰亡的重新考察》一文。
他认为,罗马的灾难开始于共和国时期,早在加图时代(公元前180年左右),意大利大部分地区
的农业已经衰落了。各个行省的耕地逐渐沙漠化,荒地无限扩大。大量土地抛荒导致仍然耕种土地
的农民税收负担加重,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生存所依赖的物质条件恶化。所有这些使西罗马
帝国难逃灭亡的厄运。
1917年,埃尔沃斯·亨廷顿在《经济季刊》上发表“气候变化和农业衰落是罗马帝国衰亡的
原因”一文。他的论证方法非常奇特。美国加里福尼亚地区有一种树龄达到3000多年甚至4000年
的红杉树,这种红杉树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年都长出一个年轮,根据年轮数可以推断树龄,而且
这种树的年轮纹理之间的距离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气候有利时,也就是降水量大的年份,
年轮纹理间距比较大,反之则较小。所以根据红杉树的年轮纹理的间距可以推断出该地区降水量的
历史。而且亨廷顿认为加里福尼亚地区的降水历史与罗马统治时期地中海地区的降水大体一致。基
于红杉树的特点和两地降水历史大致相同的假设,所以亨廷顿认为,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是由于公元
4、5、6世纪降水量不足而造成的。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邓尼·弗兰克则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西罗马帝国的衰亡。通过仔
细研究许多拉丁文墓志铭,他发现这些墓志铭上的奴隶多是希腊人的姓名。因此,他断言,罗马和
拉丁西部遇到希腊和东方奴隶的入侵:由于这些都是被释放的奴隶,所以他们都取得了罗马的公民
权,罗马公民的成分发生了变化。通过对13900个墓志铭的研究,他推断罗马城中近90%罗马出生
的居民是外族血统,曾经建立罗马帝国的罗马人现在让位于外来种族。正因如此,罗马从元首制过
渡到君主制这是专制主义的胜利,东方宗教的传播,拉丁文学的衰落,曾经建立帝国的人治理国家
的天赋不断降低。
尼尔森在《罗马帝国》一书中认为,罗马帝国最重要的问题是种族问题,因为罗马文明就是以
种族为基础的。文化取决于种族的特性。如果外来种族和蛮族被同化,那么他们必然与征服者(罗
马人)互相渗透。由于罗马世界范围广大,外来种族众多,因此罗马人的出生率必须提高。但是罗
马人的出生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罗马人的血统变得越来越不纯洁,在帝国的罗马化地
区,由于文明的互相交流和融合导致种族的无节制混合。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不同种族互相通婚
和血统的混杂遍及各个行省。在这些血统混杂的地方,稳定的精神和道德标准都失去了。
罗斯托夫采夫在《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一书中,也探讨了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他认为正
是通过城市这个媒介,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当罗马帝国扩张到西欧地区时,它自然会使城市成为罗
马化的中心。但是城市的财富来自乡村,乡村农民激烈反对城市市民的剥削。在罗马帝国的和平环
境下,城市居民逐渐不能适应军营生活,公元3世纪危机时,帝国政府只好招募农民参加罗马军
队,军队中的农民与乡村农民联合起来,反对城市的压迫。因此,贵族以及依赖贵族的古代文明的
衰落就是由于军队中的农民与乡村农民的联合反抗。
研究拜占庭历史的诺曼·H·拜恩斯从比较的角度来探讨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他认为西罗
马帝国存在文化中断的现象,东罗马帝国则没有。从根本上来说,文化诞生于互相交流,为了维持
文化,需要有意识地巩固对它的兴趣。罗马文明依靠互相联系,依靠从罗马城扩散到各个行省省
会,然后再返回罗马加以巩固。然而,只有在没有暴力的地区才能保持这种自由联系。罗马帝国由
城市行政官员以及驻守边境的军队维持,城市官员和军队成为维持整个文明结构的重要力量。而蛮
族的入侵使这些相互联系的地区分裂了,蛮族王国在罗马领土上的建立打破了帝国政府统一的行政
管理。蛮族王国的建立不仅缩小了罗马帝国的领土,而且减少了罗马帝国的财政收入来源。帝国的
防御需要金钱,因为罗马曾经为西欧地区提供了长期的和平交往,以致它的公民再也不是战士了。
要想获得战争胜利,西罗马帝国就必须依靠蛮族雇佣军,而雇佣军是要支付巨额军费的。更加糟糕
的是,西罗马帝国面临两线作战:陆地上需要与蛮族作战,海上还要与汪达尔人的舰队作战。因此
西罗马帝国的悲剧在于它没有必要的财力资源,在维持一支雇佣军的同时又能维持一支强大的舰
队。
80年代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西罗马帝国是由于“铅中毒”而衰亡的。罗马
城市的供水管道是用铅制作的,随着时间的流逝,铅逐渐被锈蚀,长期使用这种铅水管的罗马人智
力因此下降,以致到公元5世纪时,他们缺乏应付帝国内外危机所必要的智力。
美国学者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一书中认为,罗马帝国的衰亡是一个历经数百年的过
程,它并不是发生在公元476年的一个单一事件。其次,帝国仅仅是西半部灭亡,帝国的东半部则
作为拜占廷帝国而幸存下来,直到15世纪中叶。因此,没有任何单一原因足以说明西罗马帝国的衰
亡,它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蛮族的作用,二是精神原因,三是经济原因。
菲里普·李·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衰亡主要是由于内部问题。第
一,政治上,元首制下缺乏明确的继承法,结果元首一去世,接着就是内战,帝国后期政治上最大
的缺陷是没有使足够的人参与政府活动,帝国的居民大多数是不参与政治的臣民,沉重的税收常常
使他们对帝国心怀仇恨。第二,经济上,罗马最严重的经济问题是由奴隶制度和劳动力短缺所引起
的。罗马城市主要依靠奴隶生产的剩余产品,但是奴隶承担的劳动过于繁重,以致无法通过繁衍后
代来补充奴隶队伍,随着对外政府战争的结束,战俘奴隶的来源断绝了,结果乡村生产的剩余产品
越来越少;奴隶制度使罗马的奴隶主不关心发展生产技术。第三,缺乏公民理想。公元3世纪,罗
马帝国不能依靠共和国时期的公民理想,这主要是由于连年的战争和沉重的赋税负担造成的。地区
之间的分歧、公共教育的缺乏以及社会的分层进一步阻碍了任何统一的公益精神的形成。西罗马帝
国是伴随着人们的普遍冷漠而走向历史的尽头的。
第2个回答  2020-10-03
(2018·宜昌)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被中国史书称为大秦、拂的帝国是罗马帝国。
第3个回答  2022-04-04
穷兵黩武,战争模式下生长,但是文明落后,德不配位,无法以德服人再民族融合,所以最终灭亡。这种发展模式,西罗马帝国能维系500年,得益于当时缺乏强敌。

首先是国内矛盾,然后国外矛盾。

国内矛盾:
统治阶级享受奢靡,贪图权和利,
刺杀叛乱不断,政治内斗,
军阀割据垄断资源,资源利用率低,
经济恶化,压榨更狠,底层难以养育后代
不利于百姓投入读书学习来促进科技生产力持续进步,
进而无力通过普及教育而发展文化,无法融合国内各地各族。

国外矛盾:
发家是通过战争掠夺他国后,再胁迫他国加入掠夺大军,逐渐形成帝国。
后期战线过长,疆域越大树敌越多,越难应对。
战火扫遍地中海后,可以掠夺的财富和奴隶越来越少。而自身科技生产力没有持续进步,自我造血无法维持原有战争体系下所有人的福利。
第4个回答  2019-01-25
奴隶制经济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西方蛮族的入侵;内部民族矛盾和民族叛乱;帝国内部主要军事将领的叛乱;严重的经济失调;宗教纠纷,十字军东征;拉丁帝国的入侵;如果是回答题的话就是第一、三、四八点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