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皇太极的真正死因

如题所述

有关的清代官修史书几乎都记载说皇太极死时是“无疾而终”。皇太极从小身体很好,中年以后身体发福,有些偏胖。官方史书从未记载过他有任何病史。那么,为什么后人会将皇太极的暴死演绎成一起香艳离奇的谋杀事件呢?

  后世野史说皇太极是被多尔衮或多尔衮与庄妃合谋害死的,金大侠的《碧血剑》中更是活灵活现地写到,是袁承志亲眼见到皇太极赶到庄妃的寝宫,被正在和庄妃幽会来不及逃走的多尔衮行刺而死。凭什么这样说呢?不过是因为“大妃阿巴亥之死”、“孝庄下嫁多尔衮”两件谜案。大妃阿巴亥是否是被皇太极逼死的,我们在之前已经讲过了。那么,“孝庄下嫁多尔衮”就更不足以作为两人谋害皇太极的理由了。皇太极死时,顺治年幼,皇太极的几个兄弟手握兵权对皇位虎视眈眈。孝庄皇后为了保全顺治的皇位下嫁给实力最强的多尔衮,并封多尔衮为摄政王。得到多尔衮的帮助后,顺治的皇位得到了保证,顺利成为第一个入关进京登上帝位的满清皇帝。而多尔衮一直到死时,都没有对皇位产生不轨的念头,可以说孝庄皇后的下嫁功不可没。

  可见,皇太极是被多尔衮或多尔衮与庄妃合谋害死的传说是毫无根据的。

  皇太极真正的死因很可能是“痰疾”

  从崇德五年开始,清史的记载中屡次出现“圣躬违和”或“圣躬不豫”的字样。

  崇德五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皇太极第一次“圣躬违和”,到安山(今鞍山)温泉疗养。

  崇德六年农历八月,松山大战前夕,明十三万大军来势汹汹,前线告急。皇太极调集各路人马,决定亲自前往前线坐镇指挥。本来定于农历八月十一日出发,不巧他患上鼻衄(即鼻出血),血流不止,不得不将出发的日期一拖再拖。八月十四日,出血仍未缓解,而前线军情告急。皇太极抱病出征,一路急行,三天后,病情才有好转。

  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农历十月二十日,“圣躬违和,肆大赦。凡重辟及械系人犯,俱令集大清门外,悉予宽释。”

  显然皇太极这次病得相当重,不但用大赦的方式上向天祈求康复,而且都察院的官员们还上疏建议:皇上不必事必躬亲,可让各旗、六部诸大臣处理一些日常事务,至军国大事再向皇太极奏闻,以减轻政事活动,得以静心休养。

  明显感觉力不从心的皇太极不得不同意了这份奏疏的建议,决定以后的政事由和硕郑亲王代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肃亲王豪格、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合议处理。

  这是一次重大的行政体制的变革。通过这次变革,皇太极基本上交出了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大权。这证明他确实病得不轻,或者是宸妃的死,促使他重新掂量生命中的轻与重。当明白死亡正在逼近之时,对生命的依恋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同年农历十二月,皇太极率众往叶赫出猎,到达一个叫开库尔的地方时,因“圣躬违和”,只得住在那里。随同前往的诸王、贝勒、大臣都请求停止行猎返回盛京,但皇太极因为此行没有收获,不愿空手而归。就在大家左右为难的时候,年仅五岁的皇九子福临射中一狍,当年一箭可射穿两黄羊的皇太极见状,心中大喜,这才与众人启驾还宫。

  崇德八年正月初一,因皇太极“圣躬违和”,免群臣的新春朝贺礼。命令和硕亲王以下副都统以上诸人前往堂子,代替自己向上天和历代祖先行礼祈祷。

  农历三月十七日,因“圣躬违和”大赦,死刑犯以下的人都得到了赦免。

  农历四月初一日,“圣躬违和”,连续两天向盛京城及境内各地的寺庙祷告,施白金。

  农历四月初六日,皇太极遣人至李氏朝鲜世子馆中,要求朝鲜方面进贡一种名为竹沥的药材,并且选派名医前来会诊。而据李氏朝鲜方面的史书记载,皇太极所遣传谕诏令的人曾经告诉李朝世子说皇太极患有风眩之病。

  竹沥是竹子中的汁液,入药可镇咳,祛痰。从崇德七年开始,明清处于最后争夺的关键时期,事务繁多,皇太极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加逢丧妃之痛,难免痰火上升而头晕目眩,病情加重。如果李氏朝鲜方面的史书记载无误的话,那么皇太极很可能死于“痰疾”。

  崇德八年开始,“圣躬违和”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这说明皇太极的病连续发作。但是从四月开始,这种情况似乎得到了缓解,皇太极的身体状况相对平稳,所以官方史书才会有“无疾而终”的说法。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03

  猝死的。因为史书上记载的是突然死亡,所以属于猝死,但是经过学者们研究,还是因为有病,导致的猝死。

    皇太极的死因,史料中均无记载。如“《清太宗实录》崇德八年八月庚午条”中记载:“是夜,上无疾,端坐而崩。”并未记载皇太极死亡原因。据此,不少史学界人士都说皇太极“无疾而终”。然而,如果将诸多史料的零星记载连缀起来分析,不难看出皇太极绝非“无疾而终”,而是“病入膏肓而终”。

    《清太宗专帝实录》卷五十二记载,皇太极在鞍山温泉疗养了一个多月后,至崇德五年九月初二,皇太极觉得身体稍见好转,决定返回盛京(沈阳)。同年农历十月初,皇太极认为已经祛除了风邪,身体强健胜过从前。然而,《沈阳状启》庚辰年记载,崇德五年十月二十五日,皇太极呼吸不平稳,不能长时间坐着,更不能参加宴会。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皇太极的诞辰日,过生日都未能设宴,足见皇太极的病情何等严重。《沈阳状启》庚长年记载,崇德五年十二月初六日,朝鲜世子大君凤林回国,只有范文程款待、送行。范文程解释说:凡是为贵宾送行时,皇太极都要接见、设宴款待。不巧的是,皇太极偶感风寒,未能接见、宴请凤林大君,绝对不是有意怠慢。史料记载,此后的崇德六年(1641年)上半年,皇太极一直处在药疗之中,所以他是有病的,也是因为有病,长期积攒下来猝死的。

第2个回答  2016-02-03
皇太极,生卒于公元1592年—1643年,出生于辽宁新宾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为下阶段大清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此事关系重大,是清入关前重要历史背景之一,不可不作说明。说皇太极是被多尔衮或多尔衮与庄妃合谋害死的,纯系胡说,毫无历史根据,根本不值一论。《清史稿〈太宗本纪〉》是这样记载皇太极的逝世的:“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年五十二,在位十七年。”如果按这段话所记“无病崩”,那就是说皇太极在没有什么病的情况下,突然死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说过,皇太极有一个老毛病,即鼻衄。由此而引起的必是头晕目眩,周身无力。我们从清稿上可以看出皇太极有病的明确记载。崇德五年,锦州围城刚刚开始时,皇太极就病倒了。《清史稿》载:崇德五年七月,《清史稿》载:“上幸安山温泉。”《清太宗实录》上说:“圣躬违和。”这次病想必相当沉重,否则皇太极不会在灭明大计刚刚实施之际,去安山疗养。
对锦州围困了近一年,洪承畴率八路大军来解锦州之围了,洪承畴一开始就给清军来了个下马威,连续击败清军。前线形势吃紧,告急文书接连不断,皇太极万分焦急。松锦之战是他策划的廓清关外最重要的战役,关系到定鼎中原的大局,他恨不能生双翼飞向前线。但此时他的老毛病“鼻衄”又犯了,而且非常严重。皇太极未等治愈,带病赶到前方指挥战斗。大战告一段落,清军转危为安,从盛京城传来了宸妃病危的消息。皇太极对宸妃的感情太深了,他当即返京。一路上又是一番狂奔,可到了京城,宸妃已经亡故,皇太极竟没能见到爱妃最后一面。皇太极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是多情种。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去世时,努尔哈赤痛哭不止,一月之久不食荤腥,以示哀悼。海兰珠去世,皇太极比他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海兰珠火化后,皇太极饮食顿减,一次,他从中午一直昏迷到晚上,吓得满朝文武全都乱了手脚。此后的两个多月中,他一直沉湎于悲痛中不能自拔,后经诸大臣力劝似有悔悟:“天之生朕,原为抚世安民,今乃过于悲悼,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知朕太过,以此示警。朕从今当善自排遣也。”因此,接受了大臣们请求,出去狩猎散心。没想到在返回途中,路过宸妃墓,皇太极下马再次痛哭不已。宸妃的去世,极大地摧残了皇太极的身心,从此,他一病再病,身体状况急剧走上了下坡路。皇太极似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预感,在诸王及妻子儿女们奏请祭祀宸妃时,他感伤地说:“山峻则崩,木高则折,年富则衰,此乃天特贻朕以忧也。”

崇德七年十月二十日,清史稿载:“圣躬违和,肆大赦。凡重辟及械系人犯,俱令集大清门前,悉予宽释。”这次病估计来得更猛,以至不得不用大赦的方法,求得上苍的保佑。
七天后,汉官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上书:“皇上天纵神武,德被遐方,以仁心爱万民,以仁政治宇内,凡养民恤民,无不周挚,虽当大业创兴,实万世之圣主,当代之明君也。臣闻有道者,天赐纯嘏;福履者,景运灵长。今皇上道德醇备,福寿兼隆,虽偶尔不豫,辄获康吉,天之眷皇躬也昭昭矣,举国臣民不胜欢忭。伏愿皇上保护圣躬,上答天心,下慰人望。近见政事给予繁,动劳睿虑,各旗、六部诸大臣虚设何裨?凡心劳则气动,更愿皇上清心定志,一切细务,付部臣分理,至军国大事方可奏闻。况大业垂成,外国来归,正圣心慰悦之时,亦可稍辍忧劳。且时当食足兵强,皇上宜暂出游猎,以适上心。臣等谬任言官,惟以圣躬为重,伏望息虑养神,幸甚!”
皇太极阅后立即批示道:“所奏良是。朕之亲理代办处机,非好劳也,因部臣不能分理,是用躬自裁断。今后诸务可令和硕郑亲王,和硕睿亲王,和硕肃亲王一,多罗武英郡王合议完结。”
这就是说,从今以后除军国大事方可奏闻外,其它一些政务,由三个亲王和一个郡王处理就是了。这等于恢复了天命年间四大贝勒轮流执政的旧制,但这次的恢复,是皇太极天威赫赫下的恢复,他用不着再担心有谁敢和他至高无尚的权威提出挑战。
皇太极这个决定,实际是交出了日常行政事务大权,这次患病看来是更严重。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皇太极在对待国事上,皆“躬自裁断”,“好劳”,以致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诸葛亮就是因为事必恭亲累死的,活了五十四岁,皇太极连诸葛亮都没活过。
同年十二月,皇太极接受祖可法张存仁的劝说,赴叶赫狩猎,行至开库尔处,因圣躬违和,不得已住了下来。
崇德八年正月初一,是每年一次的新年大典,皇太极又因圣躬违和,不得已也停了下来。
同年三月十七日,因圣躬违和,再次颁布大赦,死罪以下皆赦之。
同年四月初一,,因圣躬违和,向盛京及境内各寺庙祷告,施白金。
那么皇太极患的是什么病呢?估计皇太极是因高血压造成中风,以至脑内出血或心肌梗塞突然死亡
第3个回答  2022-07-28
皇太极是病死的。
皇太极是病死的,他在五十岁时因宸妃之死伤心欲绝,身体大不如从前,在崇德六年,皇太极身体慢慢衰老虚弱,他在生前发布了大赦令,两年后皇太极因病逝世,享年五十二岁,死后被追谥为清太宗,安葬在了沈阳昭陵,为他传奇一生画上句号。
清朝历代皇帝死因都会被后世怀疑,主要他们身份尊贵,存在被人谋害的可能,而皇太极的死也没能逃过质疑。皇太极在五十二岁时猝然长逝,除了是病死的,也有人认为是累死的,当时满清即将入关,朝政繁重,皇太极必须亲力亲为,所以积劳成疾,就那样离世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