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欧洲人做官吗y

如题所述

有的。范例如下:

德国人:
汤若望,德国传教士,本名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字“道末(源于《孟子》:望道而未见之)。
天启三年(1623年),汤若望以武器技术专家的名义进入北京,进入钦天监工作。在此期间,汤若望一方面编写《崇祯历书》,并传授明朝新式火器的制造方法。崇祯九年(1636年),汤若望还亲自监督铸造了二十门新式大炮。
清军进入北京之后,汤若望凭借自己的科学知识继续得到重用。顺治元年(1644年),汤若望正式掌管钦天监。顺治二年(1645年),汤若望将《崇祯历书》改为《时宪历》,并由摄政王多尔衮颁行天下,汤若望也被封为太常寺少卿。

其他还有亚洲国家的人。
交趾(越南)人:
何广,是明代天顺四年(1460年)庚辰科殿试(王一夔榜)三甲第56名进士。与何广同登天顺四年(1460年)庚辰科殿试进士榜的还有一位交趾国人,即二甲第17名进士阮文英,此人是交趾北江府武宁州慈山县人。明万历年间王世贞在《弇山堂别集》中记载,有6位交趾国人考中明朝进士,其中就有“阮文英,慈山人;何广,扶宁人”的记录。在《皇明进士登科考》、《皇明贡举考》、《明孝宗实录》等典籍中也都有相关记载。
据载,何广,字博之,又字约斋,原籍交阯扶宁县,曾任直隶滑县(今河南滑县)主薄,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等职。何广学识渊博,曾为滑县许多寺庙撰写碑文,而文中题名常落款“交州人士”(时交趾国,有称交州)。因而有志书记载何广为“直隶滑县官籍,交趾扶宁县人”。而《河南通志》的记载是:何广“滑县人明天顺庚辰科仕至主事”。这或许是何广在河南滑县任职之故。
交趾国(越南)人参加中国科举考试并中进士在朝为官,并不奇怪。交趾国一直是我国的附属国,文化相通,我国学子们每年趋之若鹜的科举考试、搏取功名的大规模举动,对交趾(越南)人肯定产生巨大的影响,交趾学子们向往科举功名这很正常;朝廷也有要求交趾(越南)“朝贡”时“贡献”人才的“朝令”,例如明朝对交趾国就有此要求。是时,已有许多交趾人来到中国,那时还没有严格的居留规定,住的时间长了,就被视为“入籍中国”了,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就不足为奇了。明宣德三年(1428年),交趾内乱,明廷放弃交趾。此后,交趾不再从属于中国。
明朝时期,有多少交趾(越南)人来到中国,恐怕难以统计,但有明确记载考中进士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何广和阮文英外,还有4人,分别是:明景泰五年(1454年)殿试三甲第52名进士黎庸,交趾府清威县人;三甲第80名进士阮勤,交趾多翼县人。明成化五年(1469年)殿试三甲第78名进士王京,江西赣州府信丰县官籍,交趾人;明嘉靖二年(1523年)殿试二甲第26名进士陈儒,锦衣卫官籍,原籍交趾义安府。
这6位交趾人都是在明廷放弃交趾后考中进士的,而且全部进入中国官场做官。黎庸,曾任湖南浏阳知县,湖北省大冶知县等职;阮勤,历任南京大理寺左、右评事、台州府知府,山东左参政、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等职;阮文英,曾任广西柳州府知府;何广(略);王京,曾任琼州知府,后又曾两任刑部郎中;陈儒,其先祖陈仕于永乐中入锦衣卫。陈儒曾历任提督浙江学政、山东布政使、南京户部刑部侍郎、右都御史总督漕运等职。

朝鲜人:
明朝时期,不仅是交趾,高丽国(朝鲜)也有人参加中国科举考试中进士的。王世贞《弇山堂别集》还记载,明洪武四年 (1371年) 辛亥科殿试,髙丽国有三人参加,其中金涛荣登三甲第6名进士,授山东安丘县丞,但他未到任,归髙丽国任丞相去了。看来金涛在当时还是蛮受高丽国重视的。在大明,他只能当个小县丞(七品县令的副手),回髙丽国却能当上丞相。
其实,不仅明朝有外国人考中进士并在朝廷做官,追溯到唐朝时期也有。唐德宗李适时期的左相姜公辅,就是交趾(越南)人。据新唐书《姜公辅传》记载,姜公辅,字德文,爱州日南县人(今越南清化省安定县人。据有关史料,姜公辅祖籍甘肃天水,父辈迁徙交趾)。唐德宗时期考中进士。建中四年(738年)十月,朱泚率叛军进攻奉天,姜公辅护驾、献策有功,升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后因得罪唐德宗,罢为太子左庶子、右庶子,再贬泉州别驾。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顺宗即位,起用姜公辅为吉州刺史,还没上任便卒于泉州九日山,墓葬还在泉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