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家得,老子是道家的,那么孔子为什么是老子的徒弟?

如题所述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两者的思想文化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同样影响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二者各有千秋,难分上下,但是在不同的时期还是有所区别。

老子讲的人与自然,讲的是天地宇宙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顺其自然,自然而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君主以德布施天下,让贤臣良相充分发挥,各司其职,让平民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逍遥处世,自得其乐,由无为而无所不为。

孔子讲的是人与社会,讲的是仁义道德,中庸处世的人生哲学。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要求人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积极入世,励志向上,建功立业。以“仁政礼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序发展,以“克己复礼为仁”,实现人人自律,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共建理想的大同社会,实现天下为公。

春秋战国三百多年,既是天下大乱,又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诸子百家189家的百家争鸣,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法、墨,由于儒家思想的过于超前,与当时的社会难以适应。道家当时黄老之学,老庄学派的兴起,接近社会和百姓,当时的老子比孔子更有影响,地位更高。
西汉初期的中央政权大一统,黄老之学带来了百姓的休养生息,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和平盛世,老子的地位也随之推到了顶峰。

汉武帝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维护中央政权大一统的长治久安,认识到道家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有一种新的思想作为治国的理论基础。在董仲舒的极力推崇下,汉武帝接受了儒家思想,用以治国平天下。从此儒家思想走上政治舞台,到达巅峰,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体文化。孔子作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地位还是明显地高于孔子。

道教的兴起,道家成为宗教,道观遍地都是,老子走向神坛,被奉为太上老君,接受民间信众的朝拜。孔子是圣人,儒教也不是宗教,孔子因而没有被封神。

春秋时代的同一时期,孔子与老子两位圣人的横空出世,这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尽管两位圣人的思想各有不同,但都已经溶入在我们的血液之中,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两位圣人的思想有着同等的地位,没有必要去比较谁高谁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0
孔子曾向老子请教

一、孔子见老子

孔老相会指的是孔子与老子相会的典故,又被称作“孔子见老子”、“孔子问礼”、“孔子问道”等。在先秦两汉的正史《史记》和诸子书(如《庄子》、《吕氏春秋》、《礼记》、《大戴礼记》、《韩诗外传》、《孔子家语》等)中都有相关记载,在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也有以此为素材的作品,形象地勾勒了孔老相会的情景。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两位贤哲相会的概况。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
公元前518年暮春时分,鲁国国君鲁昭公应孔子和弟子南宫敬叔的请求,配备车马与书童,委派孔子师徒一行前往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学习周礼,“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以完善鲁国的礼乐。而在出发之前,孔子就曾向弟子表示此行主要目的是拜望那里“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的老子,请教学问。

老子传道
依《孔子家语·观周》记载,在这次赴周学习的过程中,孔子师徒向东周守藏室之史老聃和大夫苌弘请教礼乐,并实地考察举行礼乐的场所,“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收获颇大。其中孔子与老子相会,是儒家祖师孔子与道家始祖老子两位文化巨人的会晤,是历史上儒道两家的第一次对话,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因而被学者誉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那么他们相会到底谈论了些什么?何以对后世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二、孔子和老子谈了什么?

从后人相关记载来看,二人相会谈论的话题主要围绕礼与道展开,涉及三方面:1.丧葬之礼、礼仁关系,主要记载于《礼记》和《孔子家语》;2.仁义之道、人性、六经、藏书、先王治世,主要见于《庄子》;3.为人之道等,主要记载于《史记》。

其中《史记》所载老子对孔子的忠告和临别赠言,充满哲理。在论礼时,他告诉孔子:你所说的古代圣王,身体已经朽坏,但至理名言未曾腐朽,仍流芳后世。作为君子如果得到明君赏识和任用,就驾车服冕,起而行道;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就要适时离开政坛,避开祸患之地。他教诲孔子要向善于经商的商人一样深藏不露,做大智若愚的君子,要去掉骄傲之气与妄念,去掉无益于修身的美色与过多的想法(见《史记·老子列传》)。

孔子见老子画作
在送别时,他告诉孔子:一个人如果喜欢议论别人,即使聪明过人和明察秋毫,也只会将自己推向死亡之路;如果总是揭发他人的缺点,即使博学善辩、见多识广,也只会使他身临险境。作为儿子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作为大臣也不要唯我独尊,自以为是(见《史记·孔子世家》)。

联系老子的道家思想,我们发现他教导孔子如何做人的道理,总结起来就是道法自然,遵循玄德,不要妄为,与人为善,做到清静寡欲、内敛、守中。在《孔子家语》、《庄子》等文献中,更多地是孔子向老子请教治世之道,倾吐其仁义之道无法实施,自己无法得君行道的苦闷,这些更多是儒家后学加工之后的故事。当初孔老相会主要就是观礼、问礼,同时涉及到一些为人之道。

三、孔老相会的影响

这次相会对于孔子的影响很大,一方面他返回鲁国之后,因为更全面地学习了周代礼乐,学识和名气大增,前来向他请教的学生更多了;另一方面,他对于自己的学问进行反思,又有了新的发展,在《论语》中所见孔子提倡用“行舍藏、立人立己、讷言敏行、中庸之道”等观点,都隐约可见老子思想的影子。这一切都与此次的“孔老想会”有很大的关系。在谈及相会的感想时,孔子曾评价老子是“乘风云而上天”的龙,对其学问充满钦佩之情。
第2个回答  2020-10-30
这很正常
李斯和韩非子都算是儒家弟子
但是,他们都是法家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