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奔驰”发酵中又曝“郑州奔驰”,4S店为何屡屡蒙骗消费者?

继西安奔驰女车主坐在奔驰车盖上“痛哭维权”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又曝出郑州车主“买奔驰不到一天方向没助力”,是奔驰的车有问题,还是4S店存心欺骗消费者?

第1个回答  2019-04-15
其实现实情况有很多啊。只是没有报出来。

第一呢,我认为很多商家都是以利益为先,毕竟他如果不想赚钱,那他干嘛要开店呢。这个大家还是要知道的。

第二,大家都追求名牌,名牌车,名牌包,名牌手机,很多人就是抓住了这个空洞才会让这些事持续出现。才会持续蒙骗消费者。

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都想有钱,毕竟可以做很多的事,而且大家虚荣心的膨胀,都会促使很多人冒险做这些犯法的事。

大家应该做的是提高自己得警惕心,不要让那些人钻了空子。
第2个回答  2019-05-24
屡屡爆出的各种事件,反映出一些4s店只追求高额利润,却对自身服务水平漠视的现象,和无视消费者正当权益的傲慢意识。确实,中国汽车服务行业经营不规范和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十分突出,此类4s店也是我国服务行业中很多低品质企业的缩影。
4s店本是有着销售、服务一条龙完整链条的标准化企业,但是却在经营服务时暴露出如此业余的事情,真是让人大跌眼镜。4s店也应该是消费者和汽车厂商的中枢渠道,它的本职工作应该是将汽车厂商的优质产品提供给消费者,而将消费者的相关反馈传递给汽车厂商,倒逼厂商改进自身的产品质量,而且4s店在其中必须要维护多方的正当权益。可是,我们遗憾地看到,4s店只是维护了厂商和自己的利益,压根没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眼里。
这反映出了4s店从业者的经营心态问题。一个服务行业要想做大做强,应该无比重视自己的信誉和名声,最主要的是要敬畏市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车市中分得一杯羹。否则就是自断长城,自毁退路。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做法势必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目前引发的社会舆论关切以及网上层不不穷的调侃段子就是证明。
再个,也反映出行业监管的缺失。受害方消费者在与4s店爆发极端事件之前,已经求助于消费者热线,也向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反映过,尝试过多种渠道,却基本上都是无终而返,充分体现了某些部门在汽车服务行业监管上存在缺失的问题,涉嫌不作为。
希望借着这些事件形成的舆论热点,汽车服务行业能进行一次行业整改,深刻反思自身不足,努力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真正尊重消费者和敬畏市场。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能切实担负起监管责任,为消费者权益保驾护航。
第3个回答  2019-05-24
行业乱象屡禁不止

汽车消费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根据中消协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全国具体商品投诉中,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高居榜首。

2018年汽车消费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8%。大部分消费者在进行汽车消费时,或多或少地都遭遇过销售环节设下的“坑”,如被强制收取“金融服务费”等。

据行业监管部门调查,购车消费中的违规“衍生收费”还有很多,包括“强制装潢”“强制保险”等不一而足。而在车辆后期的维修保养中,一些4S店“偷换零部件”“增加维修工时”“不按三包法退换车辆”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一直在加大对行业乱象的打击力度。然而,严查的时候违规现象偃旗息鼓,“风头一过”又卷土重来。

投资多家互联网车企的博泉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博实说:“4S店投资、运营成本都很高,目前行业整体利润减少,厂家给经销商下的任务、指标依然很多,于是这些4S店就会打歪主意,从而造成整个行业的乱象‘按下葫芦浮起瓢’。 ”

“亏本卖车”成为诱因

“价格倒挂”“亏本卖车”已成为大部分汽车经销商面临的严峻问题。某4S店销售人员表示,除部分特定车型销路较好,甚至需要加价预订外,大部分车型只有靠打折才卖得出去。

一位从事汽车销售工作20年的李经理透露,一辆新车指导价20万元,进价约18万元,市场终端售价为16万元,经销商每卖出一辆就会亏损2万元。以该型号车型每月单店平均销量40辆来计算,每月单纯一款车型销售造成的亏损就达80余万元。 “于是,经销商就会想尽办法在各种 ‘衍生收费’上做文章。 ”

“金融购车服务费为贷款比例的6%,贷款10万元就会收取0.6万元左右的服务手续费;抵押担保费0.2万元;代办上牌费0.1万元;新车装潢约1万元;行业保险返利15%,0.1万元左右。如果所有‘衍生收费项目’客户都愿意购买,就基本上可以补齐亏损差价。”李经理说。

但是,很少有客户会将销售环节上的“营销套路”照单全收,这样亏损不能完全弥补。西安某汽车销售企业的管理人员表示,售后服务中的 “产值”,以及完成厂家计划考核销量后的厂家返利,就成了另一个重要的盈利来源。

“以一辆销售额为20万元的汽车计算,假设完成厂家全年计划2000辆目标,便可获总销售额4亿元的2%奖励,约800万元的厂家返利。 ”该管理人员说,为了获得这个奖励,各经销商就会打价
第4个回答  2019-04-23
4s店屡屡萌骗消费者,不是西安奔驰事件出来后才有的。而是一直都存在。只是没被曝光而已。不仅仅是汽车销售行业。各行各业都是屡屡欺骗消费者。否则的话,真不能够挣钱。尤其是以销售为业绩来衡量收入的。必须得加套路与骗,否则不能生存。并且我这观点不接受任何人任何反驳。
第5个回答  2019-04-16
又是同一个爹种下的4s店,你们这是以欺骗,蒙骗消费者来过日子了。欺骗与利益挂钩在一起,就不能不说全国所有的4s店是否都和"西安奔驰","郑州奔驰"一样都是一个亲妈生的?都存在着这种坑蒙拐骗,欺骗消费者的问题和行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