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在犯人斩首时,为什么要选择在午时三刻?

如题所述

1、正午3点的来历

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间,是地面上最短的影子。这在当时人们心中阳气最盛最的时刻。古代中国人迷信,无论被杀者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会来纠缠法官、监察官、刽子手及其执行者。因此,当阳气最盛时行刑可以抑制鬼魂的出现。这应该是古人“正午三点钟”处决的最重要原因。



2、强阳冲淡凶阴

下午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十二点。此时,阳最旺,人的影子最短。在迷信的说法中,可以用强阳冲淡凶阴。这应该是养成“三点钟正午”习惯的最常见原因。然而,可能还有另一种含义。在“三点钟的中午”,人们的精力最为黯淡,就在“保险杠”的边缘,所以此时犯人被处死,犯人也懵懵懂懂、昏昏欲睡,而在头掉下来的那一刻,或许痛苦会减轻很多。这样,选择这样一个时间处决犯人就有了犯人的考虑。



3、严惩

旧小说有“下午是三点钟”的说法,即下午三点钟(从十五分钟到中午),阳最旺,阴立即消散。这种罪恶是极其邪恶的。应该是“不做鬼”来表示严惩。阴阳家说,阳是最旺的。

古代人在行刑的时候选择这个时刻,一方面担心会被鬼魂缠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自己壮胆子。其实对于古代有很多没有办法给出合理的解释,不过每个当时的安排定有他的道理,我们只需要平常心对待就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5
因为古代人对于这种事情非常的忌讳,他们觉得午时三刻可以驱赶很多冤魂。
第2个回答  2019-09-27
午时三刻的阳气最旺,在这个时候执行斩首是为了防止犯人戾气太重。
第3个回答  2019-09-26
古人认为午时三刻的阳气最盛,而处斩是一件阴气很重的事儿,所以要用阳气冲散阴气,这样子犯人会连鬼都没得做
第4个回答  2019-09-26
午时是一天中人的影子最短,阳气最旺的时候,这个时候斩首可以用阳气冲淡杀人的阴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