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四要素

文学四要素中是说作者作品世界读者间是互相联系的,但是结构主义中,巴特却人文文本是独立于作者存在的,读者与作者一样是一中功能而已,这样子是不是就是说他是否定了文学四要素的?那文学四要素不是权威观点么???关于文本的互文性这一块我看不很懂,我知道互文性主要是指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忽视了作家的中心地位,但是还是不能很透彻的了解...

对于文学理论的学习总是很难理出很细致的框架,因为书上总是堆积很多观点,中国古典文论,各个流派,主义之类的...因此在看书时不知道侧重哪个观点,是要对所有都有所了解么???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认为作品的构成是四个层面,即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这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在西方,有赫拉克利特的“艺术摹仿自然”论点、苏格拉底的“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论点、柏拉图的“理式摹仿”说、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说。与西方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说,五代大画家荆浩在《笔记法》中说“画者画物,度物象而取真”。)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表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兴起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柯勒律治认为“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不是由任何外界的东西所引起的”,雪莱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与西方表现说可以比较的是中国传统的“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言志”说和“教化”说构成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重要特色。古罗马时期贺拉斯的“寓教于乐”开了西方实用说之先河。)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独立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客观说实际上是由俄国形式主义学派首先提出的。)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文学观念不是固定的、僵死的、可以永远定于一尊的;时代的变化,包括政治治乱、社会风气、学术倾向等推动着文学的变化;随着文学的变化,文学观念也随之变化。摹仿——表现——变形——装饰这一文学发展趋势,展现了文学自身演变的规律;当然这种演变规律并不是直线型的,由于受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生活变动、斗争和不同社会心理的影响,其发展的路线和形态往往是极其复杂的,而在同一个时期,几种文学形态与观念并存的局面也是存在的;但就总趋势而言是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文学观念的变化还与人的观点的不同及变化有关;不同的社会团体、群体具有不同的观点,不同思想倾向的人也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观点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些观点的变化都会导致对文学的看法发生变化

希望你能够满意,O(∩_∩)O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30
文学四要素和互文性是不同的文学研究角度与方式。纷繁的理论研究之中,没有任何权威观点,之间出现否定肯定甚而误读之后的否定肯定都是正常的。

互文性,文本在同其他文本之间的联系,在同整个文化之间的联系之中确立自己的位置,获得对整个文化的认识。巴特认为,文学并非作者精神意思的客观反映,而是只符号化过程——思维赋予对象形式概念。一方面,作者不能够决定文本的价值意义;另一方面,为读者提供了充足的可以无限界定的阐释空间。这种情况导致读者内在认同的膨胀与外在认同的断裂,进而使读者走向价值虚无主义。

学习文学理论,自然是要对所有都有所了解。方法上应当从最基本的开始。就像要了解一棵树的每一片叶子:要从根开始了解,到对树干的了解,然后到每一个枝条,再到枝叶。文学理论的学习首先应该从美学史的研究开始,了解整个历史的发展脉络,了解每种流派的发展,之间的联系。然后再细致的分析梳理,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不是轻松的,所以不能奢望短时间内就能完全掌握。
第2个回答  2009-10-31
每一派都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不需要侧重,只需要了解每个流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因为我国文学界自己的观点就是讲究辩证法,每一个流派的观点都有其创新,也有所局限,我们要在了解的情况下取其精华,并指出其不足~
第3个回答  2009-10-29
这似乎不是文学史的问题,也不是文学写作的问题,应该是文学本质性的问题。
我不知道你要学什么,不过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如果你想学写作,学这些东西毫无用处,且耗费精力。如果你要学文学史,这些东西的用处也不大。这应该属于哲学范畴。
每个时代的哲学论点繁多且各异,但是没有哪种观点是绝对正确的,反之也一样。
如果你觉得很难适应,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及早确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把古往今来所有的哲学论点都包容进去。
当然这要靠你自己的努力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