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族舞的基本手位有哪些

如题所述

蒙古舞的基本手位有如下几种:

1、平手:四指并拢伸直,大拇指向正旁张开。

2、勒马手:握住空拳,将拇指放在食指的第一关节上。

3、叉腰手:四指握拳,拇指伸直向手正侧伸直打开。

4、平的鹰式位:平手,双臂向旁抬起和肩平,向前呈弧形。

5、高的鹰式位:在平的鹰式位上提起45°。

6、叉腰位:四指握拳,拇指打开,叉于腰间。

7、勒马位:勒马手呈下弧形状,向外伸出。单手为单勒马位,双手在外称双勒马位。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蒙古民族祖先的原始舞蹈形态,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凿刻的阴山崖画、乌兰察布崖画中,有着生动真实的表现。

在古代,蒙古族还有很多模仿凶猛动物的舞蹈,如“白海青”(白鹰)舞、熊舞、狮子舞、鹿舞等。这些舞蹈作为独立的形式,大都失传,但在萨满舞中仍有反映。蒙古族图腾多是凶猛的飞禽走兽,崇拜白颜色。

古代萨满教中的女巫师跳舞时,身穿白色长袍,手持白绸巾翩翩起舞。直至20世纪50年代,蒙古族民间还流行着“安代”(亦称查干额利叶)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其踏地为节的舞蹈特点仍保持着蒙古族古代广泛流行的踏舞特征。

1240年成书的《蒙古秘史》记载了在庆典时跳踏舞的热烈场面:“绕蓬松茂树而舞蹈,直踏出没膝之尘矣。”在元朝的诗歌中也有“齐声才起合,顿足复分曹”、“踏歌尽醉营盘晚”等诗句,是对这种舞蹈的描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