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科学急!!!!!!那位大虾教教在下!

古诗中有那些科学啊!
要写成这样的格式
古诗-----科学内容
例:床前明月光------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靠声波传输
还有哪些,急!!!
好的话有追加分
应该像二楼一样把科学概念说出来 ,如重力,机械能,光能等,不用太详细就行了,详细也可以!

我网上搜索的:
1、千里江陵一日还:运动速度大
2、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
3、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4、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
5、沉舟侧畔千帆过:相对运动的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没有动,旁边的船相对于自己都在运动中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国,东方比西方地势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物理+地理)
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于月亮离地球远,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围大。。(物理+地理)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1、声音的传播不会互相干扰;2、声音可绕过障碍物传播。
9、五月天山雪,无风只有寒:说明纬度高的地方,由于接受阳光的热量少,寒冷的天气时间长。(物理+地理)
1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黄了,动物由于没有了保护色的伪装,让天空中的鹰看得更清楚了,这是光现象;由于地上没有了雪,马跑得更快了,这是力学现象。
1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前一句说明大地(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空气强。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看起来像雪(白色),但是通过味道的辨别,知道物质的本质,并且暗香的来是因为分子的运动产生的。(物理+化学)
1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一句是说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各处的连接大海的江水的水平面与海平面在同一高度。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物理现象同第6句诗。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发出声音的物体。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满的弓含有弹性势能。
17、飞流直下三千尺:从高处落下的水中,包括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1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运动的空气(风)具有动能。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通过犬吠,知道有人回来。
2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才能远望。(物理+地理)
望楼主可以满意,如果楼主遍翻古诗词,肯定能找出更多的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10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物理的相对运动)

辛弃疾的《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月轮绕地之理)
一、与光有关的诗句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平面镜成像)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光的直线传播)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光的折射)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光的反射)

二、与声有关的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声的发生和传播、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声的发生和传播)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声的传播、音色)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声的发生和传播)

三、与能量有关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物态变化)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机械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2-10
我网上搜索的:
1、千里江陵一日还:运动速度大
2、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
3、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4、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
5、沉舟侧畔千帆过:相对运动的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没有动,旁边的船相对于自己都在运动中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国,东方比西方地势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物理+地理)
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于月亮离地球远,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围大。。(物理+地理)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1、声音的传播不会互相干扰;2、声音可绕过障碍物传播。
9、五月天山雪,无风只有寒:说明纬度高的地方,由于接受阳光的热量少,寒冷的天气时间长。(物理+地理)
1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黄了,动物由于没有了保护色的伪装,让天空中的鹰看得更清楚了,这是光现象;由于地上没有了雪,马跑得更快了,这是力学现象。
1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前一句说明大地(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空气强。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看起来像雪(白色),但是通过味道的辨别,知道物质的本质,并且暗香的来是因为分子的运动产生的。(物理+化学)
1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一句是说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各处的连接大海的江水的水平面与海平面在同一高度。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物理现象同第6句诗。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发出声音的物体。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满的弓含有弹性势能。
17、飞流直下三千尺:从高处落下的水中,包括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1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运动的空气(风)具有动能。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通过犬吠,知道有人回来。
2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才能远望。(物理+地理)

参考资料:参考一楼的。。。

第3个回答  2010-02-10
疑是地上霜
霜----一种自然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