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中传中苏东坡的人物性格

如题所述

苏东坡豁达乐观,超然达观,温和厚道,追求浩然之气。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官至正三品,是仅次于宰相的朝中大员。授翰林学士、端明殿侍读学士,还做过兵部和礼部尚书。

他的一生担任过30多个官职,辗转奔波于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等地,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

北宋的这五朝,正是国力下滑之时。群臣间矛盾加剧,宫廷内部政局多变,党争此起彼伏,心里只装着百姓和江山社稷的苏轼并不那么讨人喜欢,一群得势的小人,都想铲除而后快。

因为,苏轼太有才华了,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所以,他总是遭受排挤、打击、陷害,苏轼有两句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就是他人生三次重大的贬谪。每一次都是置之死地的穷途末路。

苏轼曾在狱里悲泣,自己一家十口日后全赖弟弟照顾,自己的孤魂野鬼独卧荒山听雨泣风号,愿与子由世世为手足。曾在黄州的风雨之夜,全家蜷缩在黄村破庙之中,不知如何裹腹充饥。曾经流落蛮荒,横跨梅岭的时候,苏轼老泪纵横,因为这一别,就真的走到天边了。

在黄州的时候,苏轼头戴斗笠,手扶篱笆,躬耕于东坡,为收获的一斗米欣喜若狂,为生病的一头牛手足无措。

不管是什么样的绝境,苏轼都能把日子过成诗。不管什么样的艰难,他都会在独善其身之时,兼济他人。

扩展资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

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东坡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2
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05
作家杨大侠分析,有人说:了解某人,看他的自传,不如看他为别人做的传。“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林语堂如此直白地诉说着对苏东坡的喜爱。“相似的心灵是同一条灵魂的化身。”林语堂是个幽默的智者,擅长讲故事;苏东坡是个文艺全才,一生跌宕坎坷,风行水上,充满传奇。当苏东坡遇上林语堂,于是就有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苏东坡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