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鲁迅对于孝道的态度?

如题所述

此文章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

鲁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对于当下的国人,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

扩展资料

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辨证的历史的分析。其中确实有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内容,但也有糟粕。值得继承和弘扬的是——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发自内心的事奉父母的精神。

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几乎都具有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它永恒的价值,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与精华所在。我们读《二十四孝故事》,当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们也许并非看重形式,让后人件件照办,而是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世界还有“孝”之一字!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由于“孝道”源于原始的氏族社会,发展于和强化于封建社会,因而它必然带有它的历史局限性,特别是成了官方“以孝治天下”的理论之后,产生了逆来顺受的、愚孝的、迷信的、因果报应的观念,甚至有与人性相背离的地方。

如“卧冰求鲤”,“恣蚊饱血”,“埋儿奉母”,“闻雷泣墓”等,所有这些都是不能吸收和提倡的,即使是“刻木事亲”虽然表现出丁兰的至诚之心,但是在今天看来,不免有些可笑,都应予以抛弃。今天我们提倡的孝应该是文明的、合乎理性的。

所以,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去吸收“二十四孝”中的一切。总之,在今天这个文明的、法制的社会中,父母和子女在人格上和法律上是平等的,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哺育子女,子女有责任和义务孝敬父母。

当今有不孝顺父母的子女,也有把自己亲生的儿女遗弃、卖掉、甚至有将其扼死、溺死或杀死的父母,这些都是丧失了人性和违法的行为,是社会和人类的良知不能容许的。因此,要提倡“父慈子孝”,继承和弘扬孝道文化的精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1

鲁迅对于孝道的态度,她其实是有一些愚孝的,因为我记得我小的时候读过他的一篇课文,她四处的去为父亲,去找那个药引子,我觉得在那个时代来说,就是有点愚孝的,因为那些根本就没有用,没有自己的判断它。

第2个回答  2019-06-29
鲁迅对于孝道的态度是非常执着的,而且也是非常坚持的,我是非常支持鲁迅这样做的,因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说每次我看到鲁迅的文章的时候,我都会非常的激动,也会非常的喜欢,今天我也非常的佩服鲁迅有这样的觉悟。
第3个回答  2019-07-10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以孝为先,鲁迅先生很看重孝道,他觉得我们要孝顺好自己的父母。他对于孝道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严肃的。他觉得我们孝顺好,自己的父母是最基本的。
第4个回答  2019-06-30
鲁迅对待家庭其实没有那么好,但是鲁迅对待孝道还是有自己的一套见解的,他还是一个挺孝顺的人的,因为他在别的地方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所以说他对待孝道的态度其实是值得大家去深思的,他是非常有思想的一个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