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孔子都有哪几位老师?

求问孔子都有哪几位老师?

师襄,苌弘,老聃(老子)等
我相信还有很多,因为他一直在周游列国,而且他自己不是说了吗: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古琴家,在卫国做乐官.其实,让他更加出名的还是孔子,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大约在公元前496年时,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听说师襄是一位音乐家,便拜其为师,学习琴曲《文王操》.过了一段时间后,师襄听了孔子的演奏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要继续练习这首,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再弹给老师听,师襄又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还要继续练习这首曲子,这样反复了数次.孔子认为只是弹出乐曲还远远不够,还要掌握它的内部逻辑,还要深刻理解曲意达乐曲的意境.师襄正是利用学生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让其发挥主动.
苌弘是周朝著名政治家,生年无考,死于公元前492年,其事迹见于《左传》和《国语》等书.据《国语》载,苌弘是周景王、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的大夫,因保周抗敌,不幸死于国难.后来,神话传说,苌弘死后三年其血化为碧玉.鲜血化为碧玉的故事,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后人所说的“碧血丹心”便渊源于此.
老子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
孔子问礼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