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埏埴"读音是什么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拼音:[shān zhí]出处《道德经》。

释义:

1.是指用水和粘土,揉成可制器皿的泥坯。

2.陶器。

3.陶冶,培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19
  埏埴
  [shān zhí]

  【释义】:埏,以土和泥,揉和。埴,黏土。埏埴,用水和粘土,揉成可制器皿的泥坯。
  1.和泥制作陶器。 2.陶器。 3.陶冶;培育。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河上公 注:“埏,和也;埴,土也。谓和土以为器也。”
第2个回答  2015-04-20
埏埴[shān zhí]
和泥制作陶器。

《老子》:“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河上公 注:“埏,和也;埴,土也。谓和土以为器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铸金为锄,埏埴为器。”

陶器。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无当之玉盌,不如全用之埏埴;寸裂之锦黻,未若坚完之韦布。”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水北胡氏园》:“因岸穿二土室,深百馀尺,坚完如埏埴,开轩窗其前以临水上。” 清 赵翼 《报恩寺塔二十四韵》:“轮蹄 精卫 运,埏埴 女娲
抟。”

陶冶;培育。

晋 潘岳 《西征赋》:“土无常俗,而教育定式,上之迁下,均之埏埴。”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启》:“遂使庆钟末路,福逮今辰,既预门墻,仍从埏埴,宛得御车之便,无烦拥篲之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他如木犀、山矾、素馨、茉莉、其香之清婉,皆不出兰芷下,而自 唐 以前,墨客椠人,曾未有一语及之者,何也? 游成之
曰:‘一气埏埴,孰测端倪,乌知古所无者,今不新出,而昔常见者,后不变灭哉?’” 清 冯桂芬
《上林少穆师书》:“某菰芦末士,尘露下资,藐是疎芜,渥蒙埏埴。”
第3个回答  2006-09-24
shan(一声)zhi(二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6-09-24
中华在线词典:

埏埴 :
shān zhí
1.和泥制作陶器。 2.陶器。 3.陶冶;培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