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言传身教的议论文?越多越好,我想参考参考。谢谢啦

如题所述

关于言传身教的议论文:

做官即不许发财
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下当营长时,曾给全营官兵每人发过一个烧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瓷碗。这有一段来历:吉鸿昌的父亲吉笃亭对儿子要求很严格,吉老先生在临去世前语重心长地对吉鸿昌说:“孩儿正直勇敢,为父放心,不过我有一句话要给你说明,当官须清白廉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即不许发财……”吉鸿昌牢记父亲教诲,为了律己和带好队伍,他把“做官即不许发财”七个字写在瓷碗上,交给陶瓷厂依样烧制。瓷碗烧好后,他召开全营官兵大会,会上,他说:“我吉鸿昌虽为兄弟们的长官,但我决不欺压民众,不掠取民财,我一定牢记父辈教海,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说完,他亲手把碗发给官丘
吉鸿昌的队伍秋毫无犯军纪严明,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

家庭教育的实践家
陈鹤琴不仪是我国家庭教育的理论家,也是家庭教育的实践家。他撰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注重分析、研究家长教育孩子的作用。他认为,家长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教材,都是示范。
他本人就是一位最好的实践者。陈鹤琴是浙江上虞人,自幼家贫,六岁丧父,从小帮助妈妈做杂务,养成了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他一以贯之。
1940年初,陈鹤琴到江西泰和县大岑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办幼稚师范学校。他身体力行带领师生开荒筑路,编帘搭屋,把荒山秃岭变成校园。第二年,便将妻子和四个子女带到这里,参加建房劳动。陈鹤琴请来一位泥瓦匠师傅,面对十一岁的大儿陈一飞和九岁的二儿陈二一心说:“他就是你们兄弟俩的老师,你们兄弟俩要好好向他讨教。”一飞、一心随即挽起袖子,在泥瓦匠师傅的指导下干了起来。以后,陈鹤琴又请来了一位木工师傅,让木工赶制桌凳,叫一飞、一心当助手。陈鹤琴又叫女儿秀霞、秀瑛拜当地的老农为师,学习编草帘、打草鞋。不多久,四个子女不仅适应厂江西农村牛活环境,且与很多老农的孩子有说有笑,打成一片。房子竣丁的时候,陈鹤琴还特意用大号毛笔题写了一副对联“手足阱服劳工神圣,泥工木工皆为良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学习劳动人民、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的种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1.一篇博文:《浅谈如何做到言传身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3337c50100ejrz.html

2.一篇观点比较新颖的文章,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请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分享给他工作并获取财富的乐趣;请不要再唠叨孩子珍惜花钱,而是告诉他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质生活;请不要再倾述养家多辛苦,而是讲述你为家庭奋斗的自豪和满足......
http://domestic.kankanews.com/c/2014-11-07/0045729616.shtml

3. 百度文库:《父母要言传身教》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lHXlwm9uEcH5ZihAKinAzp9yw2K7G1fvd5UsiN_pB-UgjsE8d2lznqHN2tQQ3w-x-8upL44m-qdiuXWFltonxSpfaztjyj6xiGPFmw8rNWS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王永彬 《围炉夜话》
  气象:气概,人的言行态度。检:检讨,反省。身心:身指所言所行,心指所思所想。忧勤惕厉:担忧不够勤奋,戒惧无所砥砺。
  【译文】
教导晚辈要从幼年时开始,便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思想,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