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如题所述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它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这首词创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表现了词人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充满旷达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词人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他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就是说事情过去之后,再回过头来反思,感觉都无所谓了,都放下了的感觉。

苏打绿的歌《故事》,也引用了“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秋风,推开紧闭的门扉

阶前,秋水孟浪逼上眼

梧桐,吹乱漫身黄雨烟

归雁,揉碎无边艳阳天

浮生愿,不曾解

我还有,一些念

向桃花的尽头追

一叶舟,一蓑烟

丢了桨,也无悔

任江水漂流我飞

我唱,我写,我藏,我找

这绵延的故事还未了

我爱,我恨,我哭,我笑

人生一场大梦,叶落知多少

生活,几茎头发几茎愁

飘过,恰似天地一蜉蝣

曲终了,灯未尽

月积水,带露去

衣袖沾湿不要紧

人不见,数峰青

东篱下,一身轻

缤纷落英,忘了路远近

我唱,我写,我藏,我找

这绵延的故事还未了

我爱,我恨,我哭,我笑

人生一场大梦,知多少

我唱,我写,我藏,我找

这绵延的故事还未了

我爱,我恨,我哭,我笑

人生一场大梦,夜落不觉晓

醒来,也无风雨也无晴

睡去,已忘言语已忘我

这首歌表达的意思是:陶渊明的桃花源,是许多文人的深深向往。人生如梦,你不知道你是真的存在,还是正在一场准备醒来的梦,有多少头发,就有多少烦恼丝,就算从早到晚为自己的生活耕耘着,就算成效不高且困难重重,只求不违背自己的意愿;人生短暂如蜉蝣,但愿能朝像天地一沙鸥的自在洒脱前进。总有一天,回头一看会是苏东坡所言:也无风雨也无晴,其中真意,欲辩已忘言。

如若时空可以穿越,想必苏东坡和吴青峰这分别生活在一古一今的人定会成为惺惺相惜的知己了。不论古今,人们都会向往桃花源般安居乐业与世无争的生活,也会欣赏历经坎坷,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丧失对生活追求的人生态度和境界。

所以,回想一路走来时的寒风骤雨,虽经历了无数的风波打击,管它的,回家吧!却可过着平静安定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