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走向共和》会被奉为神剧,哪些角色是真实存在的?

如题所述

《走向共和》为什么评价如此之高?看看这些人,都是“真人”出演!

《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剧,虽然仅上映一次便被冷藏,但并未掩盖其优秀的光芒。

目前,《走向共和》豆瓣评分9.7分,在电视剧排行榜上跟《大明王朝1566》并列第一。

那么作为一部十几年前的电视剧,当年收视率又那么低,为什么评分还这么高呢?

一方面,《走向共和》这部剧写的是晚清到民国的这段历史,正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变化的不仅是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更是神秘莫测的人心,这段历史还从来没有像这部剧一样,从宏观到细节,一一还原。

更重要的是,这部剧的主线很清晰,那就是通过晚清到民国各类风骚人物的行为,探索国家的未来,以及对体制问题的思考,并从探索和实践中为中国找一条出路。

四大主角,慈禧、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各有特点,各有主张,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自己的主张,并最终“走向了共和”。

所以,这部剧评价之高,除了剧情精彩,人物特点突出外,更是因为给了人们很深刻的思考,而且这种思考,直到现在还在继续。

但,如果仅仅从这几个方面评价这部剧的话,还不足以表明该剧的强大。这么一部老戏骨云集,又集中了优秀导演张黎,及几位优秀编剧外,还有一个大家不易察觉的细节,那就是,这部剧几乎都是“真人”出演!

而这个真人,可不是张真人哦!

以下多图警告————就按人物出场顺序来吧:

李鸿章,北洋大臣,外貌神似,再上一张对比图:


慈禧太后,吕中扮演,跟李鸿章的扮演者王冰,号称剧组两宝,为了拍好这部戏,每天五点就爬起来背台词,进入状态:


光绪帝,晚清还算是开明的皇帝,但一辈子活在了慈禧太后的身影之下:


醇亲王载沣:我大清不能就这样完了……


南洋大臣张之洞,一心创办汉阳铁厂,号称“钱屠”:


光绪帝的老师,一心跟李鸿章过不去的翁同龢:

大太监李莲英,一个长脚气的大总管,慈禧身边的大红人:


李鸿章的小跟班,后来坑了张之洞的盛宣怀


张之洞的幕僚,晚清怪才,辜鸿铭


民国大总统,辛亥革命后,维持中国大一统的人物,袁世凯:


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


一代狂人,康圣人,康有为


类似的对比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那么这部剧为什么后来会被封呢?

还是跟时代有关,一方面剧中有一些史实错误,存在人为洗白某某历史人物的嫌疑,容易误导人们。另一方面则是洋务运动的兴起及失败,跟当前有雷同,比如同样啊开国门、引外资、寻合资、可民办、建特区、开口岸……再到后来的戊戌六君子,作为知识分子寻求体制改革的努力,最终也失败,容易让人联想到某某事件。但不管怎么说,当今的中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已经走向了共和,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就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努力解决了。

《走向共和》真的值得一看,在疫情当前,我们就像那里面的人物一样,正处于历史浪潮之中,我们正在见证历史,但,我们已经不是清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