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中国航天日,你对今年的中国航天发展有哪些期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4-24

今天的我们,早已实现太空行走,而且,越走越远——

“过去五年,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中国航天砥砺奋进,创造出新的成就,实现了新的跨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这样说。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先哲庄周和诗仙李白的笔下,总是不乏惊人的想象。不过,中国航天人的脚下,可以诞生更大的想象。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中国实现首次月球采样返回。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在火星乌托邦平原成功着陆,中国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

2021年10月14日,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中国正式迈入空间探日时代。

“在一年的时间里,奏响了深空探测的‘三重奏’。”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为此而自豪。

如果把时间再拉长一点,中国航天会让你更加振奋。

我们的运载火箭更强更壮。以“胖五”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火箭陆续投入使用,商业火箭不断涌现,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的发射能力。2016年至2021年,我国共完成207次发射任务,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成功率96.7%。

我们的深空探测走向更远。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背并开展巡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天问一号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羲和号”探日已经取得一系列技术和科学实验成果。

我们的空间站建造全面提速。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等飞行任务均取得圆满成功。6名航天员先后进驻,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我们的卫星闪耀星空。目前,我国在轨工作的各类卫星超过500颗,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通信卫星为农村及边远地区1.4亿多户家庭提供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农村电商等服务。遥感卫星影像累计分发超亿景,有力保障气象预报、国土规划、生态保护、海洋经济、灾害应急等需求。北斗卫星广泛用于大众出行、智慧物流、精准农业,特别是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精准定位导航服务。

中国在空间站上的做法,让托马斯等国际人士感受到了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空间站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

“我们愿意把中国空间站打造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平台,和各个国家的航天员、航天科技队伍一起,不断探索浩瀚宇宙,造福人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近日在一次发布会上宣布。

不仅仅是空间站。2016年以来,中国与19个国家和地区、4个国际组织,签署了46项空间合作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比如,利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欧洲空间局合作开展伽马暴偏振探测研究;建立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中国气象卫星数据广泛应用于121个国家和地区;向全球开放共享高分卫星16米遥感数据,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全球150多个国家提供高分数据产品和空间信息支撑……

接下来,

国家航天局将陆续公布后续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以及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行星探测任务的国际合作计划,让航天探索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力量。

“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开发、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我们将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原则,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表示。

家园共有,科学无界。人类在宇宙中有着共同的身份,也必将携手创造一个

第2个回答  2022-04-24

新世纪以来,希望中国航天事业业有长足发展,科学技术更上一层楼,突飞猛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航天日设立六年来,更是取得了多方面的突出成绩,使中国的航天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若是要问对今年的中国航天发展有哪些期待,不如先看看过去六年的成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和明白为什么说今年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有一个新节点!

.普及航天知识2022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海南大学具体承办。“中国航天日”自2016年设立以来,先后在北京、西安、哈尔滨、长沙、福州、南京六地成功举办主场活动,已成为“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凝聚航天力量”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二、现实操作天宫二号任务顺利实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2016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并对接。和天宫一号相比,天宫二号的外观没有太大变化,但功能进行了系统升级:由验证技术的目标飞行器升级为了能供宇航员长期在太空中工作、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空间实验室。航天员,景海鹏和陈东搭乘神舟十一号到达天宫二号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太空实验工作。

、过去五年,中国航天加速创新发展。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陆续投入使用,商业运载火箭不断涌现,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的发射能力,2016年以来,截至2021年12月,共实施207次发射,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96.7%。

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第3个回答  2022-04-24

亮点纷呈



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96.7%



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



过去五年,中国航天加速创新发展。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陆续投入使用,商业运载火箭不断涌现,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的发射能力,2016年以来,截至2021年12月,共实施207次发射,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96.7%。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希望我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好,有朝一日,站在世界巅峰,引领全球,加油!我的国!

第4个回答  2022-04-24

希望新的一年,航天事业有新的发展,科研工作者平安。

2022年4月21日,国家航天局举行2022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航天发展情况和今年航天日筹备工作等。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航天日主题是“航天点亮梦想”,旨在进一步宣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理想信念,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激发汇聚逐梦筑梦的磅礴力量。

“中国航天日”自2016年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设立,先后在北京、西安、哈尔滨、长沙、福州、南京六地成功举办主场活动。2022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对于今年航天日相关活动安排,吕波表示,在严格落实地方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各单位结合自身情况组织“中国航天日”全国系列活动。据统计,截至4月15日下午,国家有关部委、各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航天企事业单位以及有关高校、社团,将在4月24日及前后一段时间举办航天开放日、科普讲堂、知识竞赛、有关交流与研讨等约200余项活动。相关航天展馆、航天设施将集中向社会公众和大中小学生开放;一批院士专家走进校园,为青少年进行科普宣讲;一些航天科普电视节目或线上科普讲座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陆续播出。

吕波表示,过去一年,中国航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祝融”探火,在遥远的火星留下了属于中国的印迹;“羲和”逐日,实现了中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天和”遨游星辰,把家园拓展至浩瀚星空;《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了解,彰显和昭示着中国航天逐梦太空的脚步行稳致远。

第5个回答  2022-04-24

据统计,2021年全球共进行了144次航天发射。其中,中国进行了55次发射,发射次数世界第一,同时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次数的新纪录。美国在2021年进行了51次航天发射,俄罗斯25次,欧空局6次,日本3次,印度2次,伊朗和韩国各1次。

那么,尤其是在太空领域,2022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事情?对于太空探索来说2022年将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且硕果累累的一年,今年的太空任务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美国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
美国宇航局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将于2025年将宇航员送回月球,该计划将于2022年开始。目前,美国宇航局的目标是在2022年3月12日至27日和4月8日至23日之间发射其Artemis1任务 。此次发射将在美国宇航局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现在美国宇航局已经制造了新一代火箭,即太空发射系统(SLS),将于3月随着阿尔忒弥斯一号任务的发射进行首次测试。这将是猎户座飞船为期三周的无人试飞,其中包括在月球表面上方100公里处飞行。最终,SLS将把宇航员运送到月球,将被定位在绕月球轨道上,并作为登月任务的中转站。具体来说,猎户座飞船将在2024年再次带着宇航员绕月飞行,为2025年的载人登月做准备。

俄罗斯的LUNA-25发射
俄罗斯的月球着陆器 Luna-25计划于2022年5月发射,并前往月球的南极地区。一旦着陆,着陆器将研究极地风化层的组成、月球极地外逸层的等离子体和尘埃成分。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希望在8月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其第一个月球任务,即韩国探路者月球轨道器。

太空旅游将达到新的高度
蓝色起源计划在2022年进行六次或多次太空旅游飞行。于2021年进行了三次飞行。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开展观测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太空望远镜,它将在2022年 6月开展观测。它将向我们解密135亿年前,当星系和恒星开始形成时,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DART将攻击小行星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 ( DART ) 航天器是 NASA 和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的联合项目,于2021年11月发射。它目前正在执行为期10个月的任务,以到达Didymos小行星。一旦它到达,它将直接撞上Didymo的小行星及其卫星Dimorphos,试图改变它的轨道路径。目标是测试未来将需要什么技术来拯救地球免受小行星撞击,该测试预计将于2022年9月26日进行。

ExoMars火星任务
ExoMars火星任务,预计将于2022 年8月至 2022 年10月之间发射,并于2023年6月登陆。是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天局之间的合作项目,目标将火星探测器发送到火星表面,以寻找过去生命的迹象。

中国超级航天年一一发射将超过40次
在2022年,中国空间站将全面建成。包括载人航天6次重大任务,其中两次货运飞船、两次神舟飞船和实验舱Ⅰ、实验舱Ⅱ发射。此外,还将完成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首飞等多个重点型号的发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