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中国航天日,你对今年的中国航天发展有哪些期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4-24

中国去年创造哪些纪录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介绍说,2021年,全球共实施146次发射任务,为1957年以来最高发射次数;发射航天器总数量1846个,创历史新高,总质量777.70吨,为航天飞机退役以来的最大值。

其中中国实施55次航天发射,发射次数居世界首位;共计发射了115个航天器,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再创新高,达到191.19吨,同比增长85.5%。

据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48次发射任务,全部取得成功,发射次数居世界宇航企业第一。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实现连续75次成功发射,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载荷的能力,运载能力、可靠性、成功率迈入世界前列。

而美国实施了51次航天发射,发射次数位居全球第二,但发射载荷总质量403.34吨,超过其他各国发射航天器质量总和,显示出强大的航天实力。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分列其后,发射载荷质量居世界第三至第六位。

过去一年,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也取得全面突破:50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全工况半系统试车成功,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首台工程样机研制成功,上面级25吨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首台推力室挤压试验圆满完成……《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指出,这些研制中的各型发动机综合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未来能够满足重大航天任务的动力需求。

除了发射次数外,中国在载人航天、月球和深空探测、应用卫星、科学和技术试验等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基本完成,5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其中天和核心舱于去年4月底成功发射,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开展。空间站首批航天员乘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个月在轨进驻并安全返回。目前第二批航天员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开展为期6个月的长期驻留。

同时,中国在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也不断传来好消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一次实现“绕、着、巡”。

中国空间站今年全面建成

除了回顾辉煌,《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还展望称,2022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将继续维持高位,计划开展一系列重大任务。

在发布会上,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柏林厚介绍说,2022年对整个中国空间站工程意义重大,计划通过6次发射任务完成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他介绍说,空间站任务规划包括三个阶段: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建造阶段和运营阶段。目前正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预计今年4月神舟13号航天员乘组驻留6个月返回后,将对空间站整个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进行全面评估,随后将转入建造阶段,将依次发射天舟4号货运飞船、神舟14号载人飞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天舟5号货运飞船和神舟15号载人飞船。

第2个回答  2022-04-24

先来说说2021年的两个新突破,首先是中国发射次数破55次位列世界第一。虽然全球疫情较为严重,但是在2021年时,全球一共进行了144次火箭发射,相较于2020年来说有较大的涨幅,创下了历史新高。中美俄三个国家的航天发射占世界航天发射的大部分。在这144次发射中,俄罗斯发射25次,美国发射51次,中国发射55次创造历史新高位列世界第一,同时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次数的新纪录。

其次是在2021年间,中国长征系列的火箭以48:0完美收官,48次的发射无一失误,全部发射成功,超过美俄夺冠。要知道成功地发射一枚火箭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首先火箭的制造难,美国的挑战者号不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橡胶圈密封失效而失败的吗?其次就是让制造出来的零部件相互协作难,因为太空的条件极端,所以在装备上面把控的量就很难,最后就是研发难,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

可见,中国在2021年创造的48:0的纪录真的很赞。
在中国有句话是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中国在很多方面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是不会止步于此。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新的一年中,中国的航天提出了新的展望。近期,中国宣布了2022年将要完成的几项航天里程碑计划。中国里程碑的计划让外媒惊讶,并且点赞中国,称:2022中国航天将续写辉煌,同时更期待中国新一年的航天计划。

其中有几项最让人激动的计划。
第一项是要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基本构造。中国在最初提出建立空间站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准备了,而空间站的基本构造将会在2022年完成。中国空间站的成功建造表明中国的科技实力飞速上升,从一张白纸到上面写满历史。

第二项是海上火箭发射。中国在2022年将会完成发射船的建造并使用,而这艘发射船是中国第一艘用于海上火箭发射的船。成功后,火箭的发射方式又进行了新一步的更新。


第三项是和火星有关。在之前,“祝融号”和“天问一号”对火星的探测给科学家们带来了新的讯息,而在新的一年中,“祝融号”和“天问一号”将继续对火星进行探测。
第四项是和月球有关。

“嫦娥奔月”已经不再是神话了,通过对之前月球车发回的照片进行分析,科学家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物体,而月球车也将会在2022年对新发现的物体进行探测。

中国从未停止对太空的探测,外媒对中国航天的期待正是应了中国这份对梦的热爱之心。

第3个回答  2022-04-24

2022年,全球航天不仅在发射次数上有望再创新高,也将迎来一系列高难度的重大任务。今天,就一起来看看2022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航天大事件吧!





1. 中国天宫空间站建成:开启崭新载人航天时代

在过去的20多年内,国际空间站一直是人类唯一的空间站,也是国际载人航天长期在轨驻留的唯一平台。但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升空,意味着中国正式开启空间站建设。我国计划通过十一次发射任务,将三个主要舱段、四艘载人飞船和四艘货运飞船送入太空并建立天宫空间站,预计将在2022年建成。这意味着人类载人航天将实现两大空间站同时在轨运行的局面,预计二者都将工作到2030年后。

与此同时,国际载人航天事业也将迎来一系列成果:中美俄陆续推出新一代载人飞船和火箭;阿尔忒弥斯月球计划中的“月球门户”空间站将开始建设;商业航天空间站进入实质发展阶段,各太空旅游计划蓬勃发展……这些都意味着从2022年起,人类各种载人航天纪录都将被逐渐刷新,甚至将迎来爆炸性发展的年代。

2. 首批太空图片将传回:詹姆斯·韦布打开“深空之眼”

2021年12月25日,由20个国家持续25年投入、数万名科学家倾力合作造就的史上最贵航天器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成功发射,它的总预算已经超过100亿美元。考虑到它的质量仅为6.5吨,这意味着它的单价超过10000人民币每克,是黄金单价的20余倍。它的各项顶级科技将聚焦于搜寻宇宙大爆炸后产生的首批红外线,为我们揭示130多亿年前的宇宙秘密,找寻世界的根源。

韦伯虽然昂贵,但贵有贵的道理:韦伯的镜片面积(25.4平米)远超它的前辈哈勃太空望远镜(4.5平米),以至于它必须先将18面镜子折叠,进入太空后再展开。同时,它还携带了五层厚度不足头发丝的巨大隔热板(太阳伞)隔绝热量,躲在距离地球150万千米外的日-地拉格朗日2点,这一系列操作必须一次成功,因为它无法回到地球维修。经过十余天的旅途,韦伯最重要的太阳伞和18面镜片已顺利打开。在经过入轨机动和在轨调试后,它将在约6个月后,发布首批成像图片。毫无疑问,它是人类最强大的一双“深空之眼”。韦伯的旅途非常顺利,不仅节省了大量推进剂,甚至有潜力工作20年左右,可以预见,它将极大地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未来,我们将面临越来越频繁的载人航天任务,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太空垃圾。如何商讨出一套合理的太空开发规则并严格执行,或许将是未来人类航天发展最大的课题之一。

2021年,人类航天获得了历史性的快速发展,2022年这种辉煌还将延续。我们在逐渐打开大航天时代的大门,为人类成为“跨行星生存物种”而努力。但我们也需要意识
到,快速发展航天事业与和平有序利用太空是一个必须多国妥善合作的课题,越来越繁忙的太空,需要人类更多的智慧和协作。

太空,是人类践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好平台。

第4个回答  2022-04-24

今天,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60多年,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业,形成了富有成效的航天系统工程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了完整配套的科研生产创新体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积淀传承了深厚的航天精神和文化。

21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每一步都鼓舞人心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飞天】【实现首次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2007年4月14日,首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发射。【正式开始独立自主建设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2008年9月27日,中国人实现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号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进入太空】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小行星探测的先行者】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入轨。【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和十号完成6次交会对接】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天。【景海鹏、刘旺、刘洋乘组进入太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飞天】【首次启用手控交会对接设备】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飞上太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一号两次对接】【中国人首次太空授课】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亮相】2014年11月,文昌航天发射场基本建成。【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2015年12月17日,悟空号发射。【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发射。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中秋发射。【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对接神舟十一、天舟一号】【实现多人在轨长期驻留】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海景鹏、陈冬飞天】【和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开展“太空养蚕”等实验】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人类探测器第一次月背软着陆】【玉兔二号、中继星鹊桥号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中国空间站建造拉开序幕】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二十余年,从无到有】【中国人有了自己的航天卫星】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抵达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人组出差三个月】【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2021年10月14日,羲和号发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我国太空探测正式步入“探日”时代】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女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发展,便于生活

第5个回答  2022-04-24

2022年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奔向星辰大海。未来航天发展将有很多期待的目标。

在过去5年中国航天的加速创新发展,国家航天局局长吴艳华介绍,以长征5号为代表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用宅火箭陆续投入使用,商业用宅火箭不断涌现,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的发射之力。2016年以来,截止到2021年12月,共实施了207次发射长征火箭的发射率,成功为96.7%。

6名航天员先后进驻,开启了有人长期居住,时代探月,工程绕落,回圆满收官,嫦娥4号首次着陆月背巡视探测,嫦娥5号探路者发射和返回,实现了中国航天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在火球上首次留下了中国印迹。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在航天发展中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

在未来将完成火星样采样返回全面,建立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探月工程,四期深化载人登月方案,研制发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

中国航天将遵循创新引领,协同高效,和平发展共创美好原则,航天强国的建设目标。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持续提升科学认知,自由进出,高效利用和有效治理太空的全面能力。

在航天运输系统方面,将持续航天运输系统的综合性能加速实现,用在火箭的升级换代,推动用宅火箭的和谐发展研制新一代载人,用载火箭和大推力固体运载火箭。持续开展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攻克和演示验证。

在载人航天方面将继续实施航天工程发射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巡天空间望远镜以及神州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全面建成运营中国空间站,打造中国太空实验室,开展航天员长期驻留、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空间站平台维护等工作。

未来航天技术将进一步走到千家万户,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综合发展平台的重要体现,发展航天技术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的跨越发展,又要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在研制制定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促进了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由我国民营航天企业银河航天研制的6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已从自主建设的卫星研发产地下线,完成出厂评审,运抵发射场,将于2022年第1季度择机发射。

航天应用广泛用于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的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衍生出的新技术应用也进入了千家万户,老百姓也能深体会到航天科技给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中国航天日的设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航天事业的机会,也是弘扬航天精神凝聚中国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