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加强系统信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题所述

  一是认识要提高。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通过来信来访的形式,反映不法、不善、不公和不平之事,这是群众社会责任感增强、民主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的充分体现,也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群众上访,这是送上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好机会,是转变干部作风,促进依法行政、切实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催化剂”,决不能认为群众上访是故意跟我们过不去,是给党和政府找麻烦。在具体工作中,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把信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
  二是感情要真挚。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厚民,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础。信访工作说到底是个群众观念、群众路线问题。能不能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体现出对群众的态度问题和感情问题,反映出一个干部宗旨观念的强弱和政治素质的高低。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叫做“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冤死不告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上访告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群众没有冤屈和困难,是不会轻易走上访这条路的。封建时代的一些官吏尚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思想境界。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有“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百姓情怀,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观念。在接待群众时,要注重换位思考,感受上访群众的苦与乐、忧与愁,想群众信访之难、生活之窘、处境之艰,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冷暖作为第一责任,以情待人,以情感人,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要我们有一颗拳拳的服务于民之心,带着关心、关爱去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待群众上访要做到“四心”,即接待群众要热心,听取问题要专心,解答问题要耐心,对待群众要诚心,始终把上访群众作为平等对话的主体,把信访工作作为与群众平等对话的平台,绝不能把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当作负担和包袱。
  三是问题要解决。信访工作,归根结底就是要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决定的,也是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信访问题绝大多数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产生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利益调整的现实不均衡和心理不平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就要平衡利益关系,理顺群众情绪。几年来,按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指导原则和标本兼治的要求,台前县委、县政府从两个方面着力推进事要解决。一方面,完善措施,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通过领导包案、分类处理,妥善化解疑难信访积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