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文化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文化史学史一座瑰丽的宝库?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史家河史学名著?
请回答提问的第一问:“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文化史学史一座瑰丽的宝库?”

中国古代文化史 作者:阴法鲁,许树安 主编
ISBN:10位〔7301015844〕 13位〔978730101584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1-11-1
定价:¥20.00 元
[编辑本段]内容提要
本套书是教育部推荐的文科教材。它汇集了三十一个专题,包括了中国哲学史、文学史、通史所不能容纳或语焉不详的内容。它所提供的知识,连接多种学科,左右逢源,是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所必须研究的问题。本书的三十多个作者,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如裘锡圭、王世襄、罗哲文、杨泓、孙机、杨曾文等。本套书1993年获北京大学505中国文化奖,1996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
[编辑本段]目录
第二十一章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和演变
第一节 商品交换和货币的起源
第二节 贝币
第三节 早期的铜铸币
第四节 铜币
第五节 金银和谷帛货币
第六节 钞币
第二十二章 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 测量的起源和度量衡制度的产生
第二节 度量衡制度逐步建立的夏商周时期
第三节 封建社会初期量衡的发展
第四节 “汉承秦制”以及古代度量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度量衡
第六节 隋代的统一和度量衡大小制
第七节 唐宋时期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度量衡单位制的改进
第八节 元明清时期的度量衡
第九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度量衡的改革以及万国公制的推行
第二十三章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演变
第一节 西周以前的天文学知识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奠基
第三节 秦汉魏晋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成熟
第四节 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完善
第五节 宋元时期天文历法体系发展的高峰
第六节 明清时期传统天文历法的没落和中西天文学的融合
第二十四章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代先进的农田水利工程和农业生产工具
第三节 科学灵活地掌握农时
第四节 充分利用土地
第五节 选种育种成就
第六节 蚕桑、园艺和畜牧兽医方面的特殊贡献
第七节 劝课农桑和古农书
第二十五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第一节 别树一帜的中国数学
第二节 指南针和其他物理学成就
第三节 火药及炼丹化学
第四节 生物学上的出色成就
第五节 自成体系的中医药学
第六节 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
第七节 矿物学和采矿技术成就
第八节 后来居上的冶金技术
第九节 举世瞩目的机械发明
第十节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古代科学业
第二十六章 中国古代职断制度的沿革
第二十七章 中国古代的选举和科举制度
第二十八章 中国古代的神道观念和主要宗教
第二十九章 中国古代民间神鬼信仰
第三十章 中国古代的禁忌习俗
第三十一章 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
后记
《史记》在古代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好说,因为文化包括的范围太宽,不过在史学和文学方面倒好说,简单的就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具体的就是,继承了《左传》的传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汉代以前特别是先秦的历史及社会提供了依据。文学方面:一部《史记》就是作者司马迁的一部血泪史,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影响了以后的文学,比如戏剧,小说等。
中国古代文化史 (请同学们将下面所列内容结合教材进行记忆)一、 科学技术 1、 天文历法时间 主要成就春秋 公元前613年,有世界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历法形成自己固定的体系,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战国 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西汉 汉武帝时制订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有世界公认的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 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创制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第一台地动仪早1700多年唐朝 僧一行制定《大衍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元朝 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成了《授时历》,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2、 医药学时间 主要成就战国 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成为中医传统的诊断法,被称为“脉学之宗”。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皇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被称为“医圣”;华佗制成“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被称为“神医”。唐朝 唐高宗时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孙思邈的《千金方》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明朝 ④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3、数学:①东汉:出现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②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③南朝:祖冲之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近1000年。他数学专著《缀术》,对数学的发展有杰出贡献。 4、地理学:①西晋裴秀是杰出地图学家,著有《禹贡地域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②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③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5、物理学:战国墨子的《墨经》,有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其中有“《墨经》光学八条”。 6、农学及其他科技著作:①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②北宋:“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③明朝:徐光启著《农政全书》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书中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④明朝: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7、四大发明项目 发展情况 造纸术 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所知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其纸被称为“蔡侯纸”。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后又传到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印刷术 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个多世纪。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指南针 战国时,人们用磁石制出指示方向的司南,后来人们又用磁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 药 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的管形火器“突火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13世纪中期,火药和火器传到阿拉伯,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二、 思想、宗教、史学 1、哲学思想(1)春秋时期:①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人际关系。主张“贵贱有序”是其思想中保守部分。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晚年编定和整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部分。②老子:道家创始人,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 主张墨家学派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儒家学派 孟子荀子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荀子(荀况),具有唯物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道家学派 庄子 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反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法家学派 韩非子 主张历史是发展的,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3)西汉: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倡导“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4)东汉时期有唯物论者王著有《论衡》,反对天人感应和有鬼论,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5)南朝时有无神论者范缜,著有《神灭论》,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6)宋代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气”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⑺明清:①明清的官方哲学是理学和心学。②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唯物思想家,有唯物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用发展观点看待历史,在政治上“趋时更新”。 2、宗教 ①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佛教空前盛行(注意其原因和危害)。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先后两次灭佛。 ② 道教:它来源于道家思想和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东汉时道教在我国民间兴起,《太平经》是主要经典。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萧梁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3、史学方面:①春秋时,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编成《春秋》,是我第一部编年史。②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叙述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③东汉史学家班固,用纪传体写成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叙述西汉一朝的历史。 三、 文学、艺术 1、文学时间 主要成就春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战国 ①屈原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体;长诗《离骚》②诸子散文:孟子散文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庄子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代表作《秋水》、《逍遥游》。两汉 ①汉赋,著名作者有西汉司马相如和东汉的班固。②乐府诗,形式朴素,内容丰富。魏晋南北朝 ①三国:以曹操父子为 代表的建安文学。②东晋:陶潜的田园诗,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园诗》。③南北朝:北方民歌慷慨激昂,代表作有《敕勒歌》和《木兰辞》;南方民歌缠绵婉转,代表作有《采桑度》。 唐诗 ①初唐诗人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②盛唐:诗歌成就最大。山水诗人有孟浩然、王维,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③唐诗成就最高的是李白和杜甫。后人称李白为“诗仙”;杜甫,后人称他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④中唐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⑤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其咏史诗感人至深。 两宋 ①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其词豪迈奔放。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其词风格婉约。②南宋陆游以诗为主。③宋话本是一种世俗文学,适应了的城市发展。元朝 元曲由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关汉卿是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明清小说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曹雪芹和高鹗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蒲松林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2、艺术方面时间 主要成就春秋战国 ①绘画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②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③四川成都出土的嵌铹赏功宴乐铜壶、湖北随县出土编钟,说明音乐的发展。④青铜器的装饰由过去的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 秦汉 ①秦始皇兵马俑。②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精美帛画是汉代艺术的珍品。③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了解当时人们 生活的珍贵资料。④东汉末: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 ①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②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③南北朝: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隋唐 ①绘画:山水、花鸟画成为绘画的主题,代表人物有隋朝展子虔、唐朝阎立本、吴道子;②书法:初唐三大家为欧阳询等;盛唐有颜真卿的“颜体”;中晚唐有柳公权的“柳体”;唐朝的草书大家有张旭和怀素等。③石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艺术宝库之一。 四、 明清时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 1、产生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李贽 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揭露道家的虚伪。黄宗羲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 强调“经世致用”,主张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反对君主专制政治。 王夫之 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提出“趋时更新”的革新思想。 五、 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1、各朝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①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②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尤其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③文化教育比较发达;④统治者的重视;⑤统治者对外来宗教采取“兼容并包”,促进了我国文化的丰富多彩;⑥国家统一和民族触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发展;⑦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古代科技未能形成近代科学的原因(或明清时期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①自给自足和简单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封建自然经济对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不高;②封建剥削制度和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农民贫困和国内市场的狭窄,使科技发展缺乏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③明清的闭关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④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⑤“学而仕则优”的“官本位”价值取向造成科技人才的大量流失。 3、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初唐与盛唐政治的清明与经济的繁盛反映在意识形态方面便是文化成果的灿烂;明清时期政治上的衰落与经济上资本主义的萌芽的产生反映在意识形态方面便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4、我们对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反对对传统文化的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态度。

我回答的问题最完整,选我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24
史家名著太多了,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每个朝代都会编撰正史的。
这个当然是宝库了,《史记》里有了传记式的记载历史的方式,and so on....
第2个回答  2009-04-24
司马迁
史记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二十四史

每朝都有史书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4-24
多了去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