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现代诗?

如题所述

一 、选材选材,就是写什么,诗歌创作素材的选取,是由诗人受到诗意的触动进而选择的某个景物或某件事情为基础的创作材料。万物都具有诗意,只是有的人能够轻易发现诗意,感受诗意,而有的人却不能识别。

诗意是以诗人关于某件事情或某段语言的联想,既美好又遥远,从概念上来说,诗意是主观情思与客观存在相互融合、相互包含和吸收,并由此引发诗人美好而深刻的联想。

比如一个诗人看到一幅画,在大众看来不过是一幅普通的画作,而感受到诗意的诗人则能够看出半个人生,能够看到生命水的涌流,其实是诗人把画作,用自我感受和联想的方法做出了不一样的诠释。

所以诗意的东西往往都是我们熟悉的,平凡生活中具体而熟悉的事物。之所以成为诗歌创作的素材,是诗人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把平凡具体的东西写出了超越事物本身的价值。

二、 形式选材之后就要确定形式,诗的形式有很多种,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无言、七言、八言… 是讲求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古体诗形式,还是选择长短不一,形式主义多变的现代诗。

是值得思考的题材问题,对于诗歌创作来说,形式也是诗的一部分,只有选好形式,才能把诗歌创作的才思用意向凝聚起来,构成意境,进而触动读者心灵,以求达到诗歌的效果。形式是诗歌区别于散文和小说的重要特征,一首好的诗歌,选好形式很重要,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以古体诗形式,写出诗人恣意豪放的人生况味,以个体情思的奔放洒脱折射着大众对自由奔放的渴望,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又比如,郑愁予的《江南》,“我哒哒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这首诗采用现代诗灵活多变的形式,写出温婉思念的愁绪,令人动容。

如果交换一下形式就可能写成四不像。所以说,开始写之前要确定好形式,至于怎么确定,要根据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的抒发需要来确定了。

三、初衷决定怎么写之后,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写,写的意义在哪里。

一首诗没有情感是难以打动人心的,就像西方的史诗,多长篇大论的叙事,真正的好诗,以情动人,所以在决定好写什么,怎么写之后,我们应当明白自己为什么写,写的初衷是什么。

四、构思 

对生活广度与深度的观察,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构思,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构思艺术形象,使之高度凝练,足以概括生活某方面的艺术,能够给读者回味的空间,必须要不流于俗,懂创新,有个性,构思是一件发现诗意的脑力活动。

最普遍的构思方法是吸引力法则,当你想着一件事时,或者这件事的某个方面时,关于这件事的意象,材料就会源源不断的进入你的脑海。甚至有无数个想法汇聚在一起,是人经过对这些想法的筛选,融合成诗,就是吸引力法则下的构思,也是诗歌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五、灵感

灵感是一闪而过的瞬间顿悟,是客观世界与人的主观情感在偶然间的碰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灵感就像星星之火一样,是诗歌创作中的精髓所在。灵感的来临需要长期的生活体验,细致耐心的生活观察。

积累和经历达到一个值后,灵感就有可能在某个时刻来临,古人有“掉书袋”的做法,时时刻刻将纸笔带在身侧。就是为了防止灵感来临时手忙脚乱,而笔墨随侍在侧,随时随地都能记下偶然得来的灵感。

所以灵感是在生活经历里思考得来的。譬如海子诗句“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若非诗人生活阅历积累,长期构思与灵感闪现,也不可能得到佳句。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也是在平凡清静之地,积累生活阅历,捕捉诗意灵感,既诗人所说的诗意的栖居。

六、感悟

感悟由心而发,由生活触动上升到内心深处。有所体悟,是感悟的一大表征,感悟,即有感有悟,感由客观世界观察细致而来,悟是心灵升华。渐悟和顿悟都是心灵感悟的一种。要得到感悟,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诗人好的眼光决定了诗歌创作的高度。

一个诗人要得到感悟,必须要回到纯净的心灵,只有纯粹的心灵才能对外界的触动而敏感。譬如“温饱思淫欲”,诗歌创作是一种意识流的行为,纯粹的心灵是诗歌感悟的前提条件。

通过自省回到纯粹,通过思索回到纯粹是诗歌感悟的前提条件。诗人敏锐的眼光透过生活表象而得到的感悟的多少,是区别诗人精神富裕程度的重要特征。

七、 体验 

体验是对语言活动的领悟,第一种是诗人在写诗是有如神助,灵感和才思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但是这灵感和才思能不能为读者所领会和接受就是考研优秀的诗者的标准之一了。

第二种,诗人在创造时的时候也被时所创造,写诗不仅要占据时间精力,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外,诗意总是充斥创造者的心灵,给创造者美的体验,影响甚至改变创造者的价值观。

一首好的诗歌写到一半,创造者会根据诗意的发展方向来写诗,因为审美的方向一旦确立并让创造者得到审美体验的话,使得创造者就成了诗歌本生。诗引领诗人沿着自己的创作方向进行创作。



扩展资料:

分行要求

1、句意表达已完成。

2、可独立存在的意象。

3、足够展现某种语气势态。

4、特殊和特定时间、人物或事件的交待完毕与完结。

5、作者重点强调的一个特别词汇。

分行同时承担着诗语的使命,无限制的强行撕开语法的分行和无端制造非必要性的诗行的作法不应是一个作家或诗人所采取的,否则,诗歌则成了真正无益也无意义的笑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08
现代诗的写法
文/孙达钧
现代诗不同散文,它比散文写法要多得多,散文重在写实,写过头,写得玄虚就不是好的散文,这是文体的定例,它也为语言功用所圈定,语言服务人类,各文体各展其长,不可越规。
现代诗展现的是写诗人的心情及与外物产生的比较独特的一种关系,它以境相影响人,它产生一种视觉捕捉不到的这么一种美感,这种美感只能在心物交织中产生,人心有别,对物涂色不同,正因如此,现代诗比散文灵活多变。
《听雨》这首诗好在它力展现代诗的优点,自己的心灵已扫描上雨和雨中的景及人和物,雨在下,是动的,作者的心和物已交织成波渊不惊的画面,这画面是有信息的,是有美感的,是见人格的,是上人心灵层次的,是用听和看匠心独运的造了诗的意境的,它是可以感染人的。
诗歌语言是艺术性最高的语言,《听雨》这首诗有语言特别精妙处,它的艺术手法是可作范式的:当你站起身来/可曾看见我的眼睛/一只趴在你身上/一只落在了雨里/来来往往的人间留下了影子。我相信读者读后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呢?那是因为语言与语言是有对比的,诗歌佳句是从比较中产生的。
眼睛看就看吧,到陈星光这里就见特殊效果了,双眼一只……一只……有与一直同音又能意义相关,一只眼对人是趴着的,另一只眼对雨是落进去的,双眼产生二种情形,这情形且是见形象见动势见心态的,这特别的看会给人留下深的印象,它可代表现代诗语言的一种写法。
此诗每行象一个个的波浪还见些有情有意,整首诗归于不展情不放意,诗朝无情无意的方向去的,它是向诗的最高境界的,一如美的最高境界是不美不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