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位知道我们前几年电视上宣传的一个好民警,他能说出管区一万多住户的姓名,他叫什么来着?谢谢

如题所述

辖区活字典 群众贴心人——麦杰俊的事迹

麦杰俊,男,1950年12月出生,1980年2月参加公安工作,中共党员,三级警督,现任湛江市公安局霞山区分局爱国派出所户籍民警。就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民警,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爱岗敬业,情系百姓,勤勉实干,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爱岗敬业 成为辖区“活字典”

麦杰俊从警二十年,他确实是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壮举,但他的可贵之处,就是秉承服务宗旨,脚踏实地地干好他所热爱的本职工作。他在工作中感受最深的是“真心诚意”这个词,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将真实的感情投进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人民警察的可亲可敬。

他辖管的地段,现有常住人口1.2万多人,占派出所辖区常住人口的一半。由于地段是老城区,街巷很不规则,楼院比较繁杂。为了掌握辖区情况,二十年来,他经常放弃节假日,一有空就扎到辖区去。起初,有些群众对民警上门很不理解,有时想进屋去与居民聊聊天,任凭你再三敲门,有的住户就是懒得开门。对此,麦杰俊并没有心灰意冷,他凭着自己的诚心和耐心来换取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盛夏,榕树下常有三五成群的居民围坐在一起纳凉、聊天,他就不失时机地前去凑热闹,他们拉家常,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严冬,见有老大爷老大娘围着火盘取暖,他也加入其中,问寒问暖;每逢放学,学校门口车水马龙,学生过马路不安全,他就站在马路口,护送学生过马路。这样一来,群众都喜欢与他亲近,都乐意跟他说心里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居民都亲切地称他为“麦叔”。

如今,麦杰俊走在大街小巷上,常有些阿婆或老伯将他拉到一边,一五一十地给他讲述着周围新近发生的事情。无论白天或是夜晚,无论敲谁家的门,主人都热情地将他请进,端茶递水。群众的信任,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他索性将休息的时间全部搭进去,对辖区的街巷、住户分布、商店位置等等全部绘成示意图,并作了标记,然后挨家挨户登门,了解各个家庭的人员姓名、年龄、职业、性格爱好、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加深记忆,他衣袋里经常装着一些写着辖区居民家庭情况的小纸片,一有空就拿出来默记。时间一长,辖区的情况他背得滚瓜烂熟,成了名副其实的“活字典”。1999年8月,该分局对户籍民警进行考试,麦杰俊无论笔试还是口试都得了满分。刚调到该局工作不久的一名副政委,为验证两个100分的含金量,从麦杰俊分管的辖区户籍中随机抽出30户,问家庭成员姓名、职业、门牌号码等等,麦杰俊都一字不差全答对了,这位领导连声称赞:“了不起!了不起!”同年3月,有一名从东莞来的中年人到派出所寻找一个失去联络二十几年的亲人,麦杰俊热情地接待了他。一听到要找的人,“麦叔”张口就说出此人住所的门牌号码、家庭情况,并亲自带他上门与亲人相见。这位中年人紧紧地握着“麦叔”的手,激动地说:“我这次来湛江是想碰碰运气,别人对我说‘有困难找警察’,我半信半疑,现在我信了,湛江的警察了不起!”

痴情不改 做群众的贴心人

加入警队前,麦杰俊是一名小学教师,他经常教他的学生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歌既教育小朋友要拾金不昧,同时也寓意着民警叔叔是最可信赖的人。穿上警服后“麦叔”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几个字铭记在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只要是群众的需要,又力所能及的,他从不推辞。家住洪屋街的招大姐上初中的儿子因为无心读书,整日吊儿郎当。有一天中午,招大姐生气地骂了他一顿,儿子就离家出走了,招大姐在家哭得死去活来。当天“麦叔”工作到晚上八点才回家,刚端起饭碗,就有群众来敲门,把小孩出走的事告诉他。“麦叔”当即放下碗筷快步跑到招大姐家,一边安慰,一边问情况,然后发动群众帮助寻找,并到学校找班主任了解情况,一直到次日凌晨两点,才在一个废旧的工棚里找到了这个小孩。在回家的路上,由于劳累和饥饿,“麦叔”腿脚酸软,额头冒汗,发起了高烧。事后,有人见他累成这个样子,对他说:“这么拼命搏什么?”“麦叔”坦言,自己能力有限,也不希望搏什么,更没想要当什么官,心里想着的只是为街坊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麦杰俊的辖区有一名孤寡老人名叫梁亚英,她曾经是五十年代的全国劳模,但晚年孤单一人,景况凄凉。见此情景,“麦叔”心里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一定要让老人得到关爱,安度晚年。从一九九○年起,他将照顾梁亚英老人视为已任,经常嘘寒问暖,帮这帮那。家里有好吃的东西,总忘不了给老人家送去一份;逢年过节,总忘不了给老人家买上应节的物品。特别是春节,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麦叔”怕老人家寂寞,特意去陪她聊天,还带她出去饮早茶。梁亚英年老体弱,遇有不适,“麦叔”就用单车推着她到医院看病,回来后还帮她煮药。去年8月初,他买了一袋大米,连同200元钱送到她手中,86岁的老人也许是意识到自己的时日无多了,她躺在床上,紧紧握着“麦叔”的手,梗咽地说:“我一生中酸甜苦辣几十年,但最后的十年我最难忘,你与我非亲非故,但你照顾我胜过亲人。”说完,老人不禁热泪纵横。几天后,老人家去世了,“麦叔”与街道办居委会的干部群众一起到殡仪馆送她最后一程。今年农历大年初一,昏睡多时的9l岁的莫阿婆醒来的第一要求就是想见见“麦叔”。“麦叔”闻讯来到莫阿婆的床前送上春节的问候。莫阿婆见“麦叔”到来,颤悠悠地从枕边拿出一个薄薄的“利是”封,按照当地对待自己亲人的习惯,执意要“麦叔”收下,她深情地说:“阿婆想念你啊麦叔,这‘利是’钱不多,是阿婆的一点心意,我要将 90多年的福气送给你,保佑你这位好人一生平安。”听了老人发自肺腑的话语,麦杰俊深深感受到了群众对民警的厚爱和真情的回报。

“麦叔”常说,特殊的家庭,有特殊的困难,有特殊的需要,除了帮助有需要的特殊家庭外,同样要时刻关注辖区每一个家庭。他分管的辖区靠近海边,地势低洼,每逢下大雨不少房屋被水淹。这个时候,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总是要到辖区转一圈,看一看孤寡老人是否安全,哪家水浸有多深,什么地方的沟渠堵塞了,直至没有险情才放下心来。去年5月10日晚,湛江下了一场大暴雨,洪屋路附近很快就淹了1米多深。“麦叔”冒雨到辖区查看,在齐腰深的浊水中摸黑行走,跌下去,再爬起来,待到将两位五保老人都转移到安全地方安置好后,已是凌晨2时30分。紧接着,“麦叔”不顾湿透的身子,为了防止有人“趁水打劫”,又挨家挨户地进行巡查,一直忙碌到天亮。

前年湛江市公安机关开展“走百家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保百家安”活动。“麦叔”一马当先,哪家有困难,什么人需要帮忙,他都一一记在心上,单是上门送身份证就达180户。由于交往密切,群众逐渐也养成了有困难找“麦叔”的习惯。洪新路有一棵20年树龄的大树倾倒,居民想了很多办法都未能扶正,最后向“麦叔”求援。“麦叔”立即去找园林处,在园林处的同志帮助下,终于将大树扶正了。家住洪屋路92号陈亚芳的丈夫在家病逝,一家人束手无策,后来有人建议找“麦叔”。一接到电话,“麦叔”马上到她家,帮助将后事办得妥妥当当。这些琐事可能在别人眼里是微不足道,但在他的眼里却是群众的一份信任,每一件他事都要尽力去做好。

去年9月份,公安机关开展“三项教育”,市公安局党委以“我为百姓做点什么”问题组织民警学习讨论,增强宗旨意识。为了更好了解群众的呼声和需要,麦杰俊在辖区设置了五个“麦叔信箱”,收集群众意见。第三天,有几名群众联名给麦杰俊写了一封信,放进“麦叔信箱”,说的是洪屋路三横巷一口七十多年历史的古井,由于年久失修,井口破烂不堪,曾有多名儿童失足落井,希望“麦叔”牵头修复古井。“麦叔”立即将群众的建议向所领导汇报,与居委干部一起研究维修方案,并带头捐款,仅十天时间就将古井修葺一新,成了三横巷一个亮丽的风景点。居民为了铭记“麦叔”的功劳,特意刻了块书写着“警民井”几个大字的石碑,镶钳于古井护栏上。一位老前辈欣然挥笔作诗赞“警民井”:“甘洌泉涌七十载,洪屋古井换新装;警爱民来民敬警,奉献精神永流芳。”修葺古井,给红新路一横巷居民带来启迪,他们也给“麦叔”写了一封信,说红新路一横巷有一条长达200多米长的污水沟,臭气熏天,希望“麦叔”牵头将其裁弯取直,改为暗沟。这项工程需要资金2万元,好心的人劝“麦叔”不要管,推给街道办算了。但“麦叔”却不是那么想,他认为这是老百姓对警察的信任,百姓的困难是自己的困难,便欣然挑起了这副担子。群众集资凑不够钱,他就动员附近单位捐资。在施工的40天时间里,“麦叔”有空就到现场,购买材料,监督施工,见活就干,直到春节前完工。沟渠修好后,居民再也闻不到臭味了,男女老少笑逐颜开,说要修书将“麦叔”铭记史册。

真诚所至 感化“浪子”回头

“麦叔”积极做好辖区失足人员的帮教工作,把那些曾有劣迹,受过处理的人员列为“重点”进行管理,满腔热情地进行教育、感化、挽救,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出路,促使他们“浪子回头”。

家住洪屋路三横巷的林某,几年前因为扒窃被“麦叔”抓获,被送去劳教三年。当时他对“麦叔”恨之入骨,扬言出来后要报复。林某解除劳教回来后,因生活无着落,情绪低落,曾萌发重操旧业的念头。“麦叔”及时介入帮教,主动上门找他,结果不但被拒之门外,还被大骂了一顿。好心的人劝他不要理了,说是稀泥扶不上墙。当晚,“麦叔”辗转难眠,心想,林某还很年轻,如果任由他自暴自弃,迟早有一天要进监狱;自己是人民警察,做好失足人员转化工作是警察应尽的职责,不能不管啊!第二天一大早,“麦叔”又到林某家敲门,但无论怎么敲,林某都不肯开门。门进不去,他就站在门外,苦口婆心地给他讲做人的道理。第三天他再去,还是吃“闭门羹”。到了第四天,门终于开了,林某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完蛋了,街坊躲避我,亲戚朋友躲避我,想去打工别人又不要我。”边说边哭,好不伤心。从他的哭声中,“麦叔”察觉到他真的是想改过自新了,便陪着他谈了四个多小时。由于林某懂水工、电工技术,“麦叔”建议他从事房屋装修,并帮他联系客户。从此林某干起活来象拼命三郎,由于手工好,价钱合理,生意源源不断,很快就成了小有名气的装修老板。后来,他逢人就说:“我能有今天,全靠麦叔。”现在的林某成了辖区群防群治的积极分子,街坊们都赞他是个好青年。

蔡某的经历与林某也颇为相似,因盗窃被判刑,女朋友与他分了手,他刑满回家后,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麦叔”一连几天到他家,象亲兄弟一样与他攀谈,鼓励他,并推荐他到一家海鲜店打工。当“麦叔”知道他一直记挂以前的女朋友后,又设法为他俩穿针引线。后来两人结了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蔡某高兴得简直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直夸“麦叔”是他俩的大媒人、大恩人。

群防群治 维护一方平安

麦杰俊分管的辖区,街巷曲折,钻进巷子里,就象走迷宫一样。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这里复杂的地形进行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有时一个月就有几宗。作为辖区民警,“麦叔”感到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想这么大的地区,以一个人的力量去控制不发案或少发案,即使有三头六臂也顾不过来。这事成了他多年的心病,一直缠绕于怀,尽管也组织治安队员巡逻,但由于经费紧缺,人力不足,还是难以压缩发案。在前年开展的“四百”活动中,他几乎天天泡在辖区,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逐步萌发了把居民群众组织起来,实行治安联防的念头,并将这个设想向所长和指导员作了汇报。得到所领导的赞同后,“麦叔”选择了洪屋路三横巷32户作试点,他挨家挨户将自己设想的联防计划向群众宣传,同时,请所长、指导员主持开了四次群众座谈会,广泛发动群众。“麦叔”和所领导的真情赢得了居民群众的真心,32户居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每天抽一名退休的大伯或大娘组成联防队,戴红袖章,编组轮流在本辖区巡逻,遇到情况,就吹响哨子。居民听到哨子声,立即加入行动。自从这支联防队伍组建后,三横巷地段一派平安,一年多来,没有发生过一宗案件,省、市有关领导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尝到联防甜头,周边的群众越来越多地自发加入联防组织,使联防之网越织越密,治安状况越来越好。

32户联防的成功,使“麦叔”看到了群防群治的力量和效应。紧接着,他针对湛江市渔业公司宿舍摩托车经常被盗的现象,和所领导一起,多次登门找渔业公司领导商量,在宿舍区内建成能托管 300辆摩托车的保管站,使宿舍区再也没有发生摩托车被盗事件。同时与市水运公司、航运公司保卫部门联系,在两单位的宿舍区增设门卫;与学校联系组成护校队和假期红领巾巡逻队。点、线、面的治安防范网络的建立,有效地加强了辖区社会面的防控,居民的自防意识也增强了,在群众中形成了同违法犯罪斗争的良好风气。去年8月28日,有一名男青年在洪屋路抢夺一名行人的手机,巡逻的联防队员吹响哨子,附近的店铺老板、居民群众一呼百应,很快就将歹徒捉住并扭送到派出所。

春华秋实。一名普通民警麦杰俊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有了回报:人民群众都记在心里,挂在嘴上,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党组织和上级公安机关也给了他很高的荣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9
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筷子巷户籍民警,后任西湖分局副政委兼筷子巷派出所指导员。现已退休,挂职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调研员。
第2个回答  2009-05-07
邱娥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5-08
好像是麦叔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