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怎么“复”

如题所述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出自:《道德经 》第十六章
复:循环往复。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到达虚空的极限,一直保持着无我无想的境界。这样的话,虽然有众多纷乱的头绪,也自然明白其根本原由。不要被表面的现象迷惑,应仔细审察各自发展的根本原因。只要找到根本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所谓对症下药,就是恢复其本来的天性,并不是人为的进行妄自干预。真正理解这种回归自性的道理,才是真正明白大道的根源。如果没有真正明白大道之源而随意妄为,那结果一定很凶险。
[注释]
①致虚极,守静笃: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私欲开始活动。因此心灵蔽塞不安,所以必须注意"致虚"和"守静",以期恢复心灵的清明。极、笃,意为极度、顶点。
②作:生长、发展、活动。
③复:循环往复。
④芸芸:茂盛、纷杂、繁多。
⑤归根:根指道,归根即复归于道。
⑥静曰:一本作"是谓"。
⑦复命:复归本性,重新孕育新的生命。
⑧常:指万物运动变化的永恒规律,即守常不变的规则。
⑨明:明白、了解。
⑩容:宽容、包容。
⑾全:周到、周遍。
⑿天:指自然的天,或为自然界的代称。

作品名称:道德经第十六章
作品别名:道德真经
创作年代:春秋时期
作品出处:道德经
文学体裁:文言文 散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